同云漠漠风凄凄,雪花如掌高复低。
深山似欲过牛目,怒岭遥知绝马蹄。
鸦背渐高栖不稳,雁群屡拆阵难齐。
到门开雪今人少,纵令能来扫即迷。



同云漠漠风凄凄,雪花如掌高复低。

深山似欲过牛目,怒岭遥知绝马蹄。

鸦背渐高栖不稳,雁群屡拆阵难齐。

到门开雪今人少,纵令能来扫即迷。

注释:

  1. 同云漠漠风凄凄:同云密布,寒风凄厉。
  2. 雪花如掌高复低:雪花像手掌一样大,有的高有的低。
  3. 深山似欲过牛目:深山仿佛要遮住了牛的眼睛。
  4. 怒岭遥知绝马蹄:怒立的山峰遥远地知道马蹄声。
  5. 鸦背渐高栖不稳:乌鸦背上渐渐高,栖息得不安稳。
  6. 雁群屡拆阵难齐:雁群屡次被分开,阵脚难以整齐。
  7. 到门开雪今人少:到了门口,开门一看,发现大雪覆盖了道路。
  8. 纵令能来扫即迷:即使来了也能清扫,也会迷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图,以雪花为引,通过对深山、怒岭、鸦背、雁群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对冬日景色的感慨与思考。
    诗的开头两句“同云漠漠风凄凄,雪花如掌高复低”,通过描绘同云密布、风凄凄清的冬日景象,以及雪花如同手掌大小、高低不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自然景色,更通过“同云”与“雪花”的对比,暗示了冬天的寒冷与宁静。
    接下来的四句“深山似欲过牛目,怒岭遥知绝马蹄”,则进一步通过比喻手法,将深山与牛目相对照,将怒岭与马蹄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力量与坚韧的象征——牛和马的赞美与向往。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揭示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鸦背渐高栖不稳,雁群屡拆阵难齐”,则通过乌鸦和雁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无助的感慨。乌鸦背上渐高,显得有些不稳;而雁群多次被分开,阵脚难以整齐,这些生动的描写,既展现了冬日自然景观的荒凉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流露,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