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平畴见应真,似嗔饶舌走江津。
若将移入生公座,应说点头予后身。

【注释】

和吴司李老僧岩韵:和,即和诗。吴司李,即吴子华,当时为司理参军。岩韵,指僧人在岩石上吟诗的韵律。

何事平畴见应真:为什么在平坦的田野中会见到真实的和尚呢?

似嗔饶舌走江津:好像是在责怪我多嘴多舌地跑过江去。

若将移入生公座:如果把我移入到生公(释道生)的座位上。

应说点头予后身:他应该说我点头示意的意思了。

【赏析】

《和吴司李老僧岩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以及与僧人交往的情景。

首句“何事平畴见应真”,意思是说为什么在平坦的田野中会见到真实的和尚呢? 这里的“应”字有“应当”和“应对”两层含义。从字面看,是说在平坦的农田里看到一位和尚正在念经,而这个和尚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和尚,也就是一个修行的人。然而,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来看,这句话也暗示了作者自己也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在平凡的生活中也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专注。这两句话一问一答,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对话关系,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后两句“若将移入生公座,应说点头予后身。”,意思是说,如果我能被移到生公(释道生)的座位上,他应该会说我点头示意的意思了。这里,苏轼巧妙地运用了一种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是一个修行人,而将吴子华比作是一个真正的和尚。这种比喻既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展现了彼此间深厚的默契。同时,这也反映了苏轼对于佛教的理解和领悟,他将佛教作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还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同时,它也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让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