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水关水,因便到七支。
老僧映户立,惊是囊时师。
十载不相见,何缘得在兹。
当时同游侣,各各东西驰。
亦有先归者,北邙生茅茨。
白下前朝寺,荒芜半不治。
何当变陵谷,弹指巳若斯。
言罢长太息,握手怜鬓丝。
相期共销夏,劳劳安所之。
【注释】
七支庵:在今河南开封县。庵,小庙。穷:穷和尚,即僧。
因便:顺便。
囊时师:即囊益禅师,唐代人。
十载:十年。
何缘:为何。
生茅茨:长出茅草的屋顶。
弹指:佛教语,比喻极短的时间。
言罢:话一说完。
劳劳:忧愁的样子。安所之:何处去。之,往。
【赏析】
《宿七支寺题僧壁》,是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写诗人游七支寺遇一老僧,同其谈古论今,共话禅机后,老僧辞归的故事。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隽永,情致委婉深沉,耐人寻味。
首两句,“为爱水关水,因便到七支”,说作者慕名而访,顺路来到七支寺。“为爱”句,说明作者慕名而来;“因便”句,说是因为顺便来访。这两句是叙事,但叙事中带有感情色彩,流露出作者对佛门圣地的向往之情和对老僧的敬意。“七支”二字,是泛指七支山,即今河南开封一带,因为七支山是有名的风景区。“水关水”,指七支山的瀑布,瀑布飞流直下,水声轰鸣,故称“水关”。
三四句,“老僧映户立,惊是囊时师”,说老僧站在门外迎接客人,客人一看,原来是囊益禅师。“惊”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囊时师”,指囊益禅师,唐代著名高僧。这两句是写老僧迎接的情景和诗人的反应。“囊时师”三字既点明老僧的姓名,又写出他对白居易的敬重之情。
五六句,“十载不相见,何缘得在兹”,“十载”句,说两人分别十年没有见面了。“何缘”句,说怎么能够在这里相遇呢?这里既有对老僧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对这次相逢的意外感伤。
七八句,“当时同游侣,各各东西驰”,说当年与老僧一起游玩的同伴们现在都分头西行去了。“各各”一句,用“各各”一词,写出了游伴们各奔前程的离别情景。“东西驰”,指分道扬镳。
九至十二句,“亦有先归者,北邙生茅茨”,说也有的人先回去,坟头都长出茅草来了。这句承上启下,既照应前文“十载不相见”,又引出后文“变陵谷”,意思是说时间过得很快啊!最后两句,“白下前朝寺,荒芜半不治”,“白下”是地名,今江苏南京市。“前朝寺”,指南京栖霞寺。“荒”,荒芜。“半不治”,一半已经倒塌了。这两句写栖霞寺的荒凉。
十四句,“何当变陵谷,弹指巳若斯”,说等到将来的时候,天地变化,沧海变成桑田,那弹指之间的事就已如此。“陵谷”,指山丘变迁,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巳若斯”,指弹指之间已经如此了。这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言,表达了作者对世态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
十五至十七句,“言罢长太息,握手怜鬓丝”,“言罢”,说话完了。“长太息”,叹息不已。“相期共销夏,劳劳安所之”,说我们约定一起度过夏天吧,我担心你走后不知何处去好。最后两句是作者临别的依依不舍。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七支寺偶遇老僧,同其谈古论今,共话禅机后的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隽永、情致委婉缠绵,表现了作者对佛门圣地的向往之情以及与老僧相识惜别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