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阳南望迥,五马引双旌。
鸟道云边断,猿声月下清。
黔江通远海,僰树拥孤城。
已是诸侯贵,毋论万里行。
【注释】
(1)送沈太守之云南:送沈某去云南任太守。沈,指沈君衡,字君衡,曾任御史中丞。
(2)滇阳:即今云南省会昆明市。南望迥:遥望着远方的云南。
(3)五马引双旌:古代官员乘车时前面有两匹马,马前悬挂着一个长竹竿,竿上系着一旗,称“车盖”,上面插着用五彩丝绳结成的花结,表示地位高贵。这里用五马、双旌比喻沈君衡的身份。
(4)鸟道云边断:形容山路险峻,云雾缭绕,好像被一只鸟切断了一样。
(5)猿声月下清:意思是说,猿猴在树林里发出的叫声,和月亮下的寂静一样清冷。
(6)黔江通远海:黔江是流经今贵州省境内的一条大江,它流入南海,所以称贵州为“黔”。
(7)僰树拥孤城:僰,古族名,居住在今四川宜宾一带,后称“僚”。这里指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孤城即孤立的城池。
(8)诸侯贵:指沈君衡身为朝廷高官,身居高位。
(9)毋论文行论:不要谈论品德才能如何。
(10)万里行:指沈君衡赴云南任职,行程遥远,路程漫长。
【赏析】
这首诗写沈君衡赴云南途中的感慨。全诗八句,每两句成一组,共四组,第一组起韵。
首句点出沈君衡的身份地位。沈君衡是朝廷重臣,所以诗人以“滇阳南望迥”开头,写出了他对沈君衡身份的羡慕之情。接着第二句又以“五马引双旌”来衬托沈君衡的高贵身份地位。第三句“鸟道云边断”描写了路途艰险。最后第四句“猿声月下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整首诗以景衬情,抒发了诗人对沈君衡的祝福与期许,表达了对沈君衡即将踏上征程的深深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