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无节序,除日亦寻常。
破釜初炊黍,空槽旋压浆。
瓮寒齑结凌,窗湿纸粘霜。
远役如堪免,长贫不敢伤。

【注释】

除日:指农历正月初一日,古代称“除夕”。田家:农家。节序:节气。

釜(fǔ):古代一种煮食的铜器。初炊黍:刚烧过一锅黍子饭。

槽:喂牲畜用的木槽。旋:随即。压:压取。浆:汁水。

凌:冰晶。窗:窗户。湿:潮湿。纸粘霜:指冬天窗上的冰结在纸上。

长贫:长期贫困。不敢伤:不应当感到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和七年(812年)春去江陵赴任时所作。当时作者因得罪执政而遭贬谪,心情抑郁,故有此作。诗中反映了诗人被贬后生活的艰难,表达了他不愿为官、欲归田园的隐退思想,也抒发了他对国家政治的不满。

首联:“田家无节序,除日亦寻常。”

起句即点明题目。“田家”,指农家生活,“除日”,即正月初一日,也就是除夕。这两句说,农家人也没有按节气行事的习惯,就连这个平常的日子也同平时一样。

次联: “破釜初炊黍,空槽旋压浆。”

写自己到农村以后的生活情况。“炊黍”是说用柴火煮粥;“压浆”是用石臼把稻米、麦麸等舂成浆汁。“破釜”是打破做饭的炊具;“旋”是随即;“槽”是喂牲口用的木槽,这里指喂猪用的槽子。

第三联:“瓮寒齑(ji 鸡儿菜)结凌,窗湿纸粘霜。”

写农家生活艰苦的情况。“寒齑”是冻得像冰一样的腌菜,“凌”是冰晶;“纸”是窗户上的纸,因为湿所以像粘在窗上。“粘霜”是说窗上的纸被露水打湿后粘在窗框上。

末联:“远役如堪免,长贫不敢伤。”

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免除这种劳役,我宁愿长年过着贫困的生活;但若不能免除,我也绝不感到忧伤。

【译文】

农家没有按照节气行事,正月初一日也是平常日子。

刚烧过一锅黍子饭,随即又生起了炉火。

瓮中的腌菜结成冰,窗上的纸被霜冻住粘牢了。

如果能够免除劳役,我愿意长年过着贫苦生活;

如果无法免除,我也不觉得忧伤。

【赏析】

《除夜》是一首七绝诗,描写的是作者被贬谪后的农村生活。这首诗写得十分平实,却很耐人寻味,因为它真实地表现了一个被贬谪者的心境。

诗的前四句写景。首联写农家没有按照节气行事,说明天气很冷,农事活动减少。颔联写自己刚到农村不久,还不熟悉农事,所以只能烧些简单的饭菜来对付。颈联则具体地写了农家的生活环境。由于天气寒冷,所以腌菜结了冰;由于天气干燥,所以窗上的纸被露水打湿了。

诗的后四句抒情。尾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两句说自己虽然被免去了劳役,但还是愿意过贫穷的生活;后两句说自己如果不能免去劳役,就不应该感到忧伤。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朴素自然,不雕琢。诗的语言平易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这首诗的意境也很深远。诗的开头两句写农家没有按照节气行事,暗示着农事活动的减少,这是农民一年辛苦劳作的结果,也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象征。因此,诗一开始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但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表现了农民的勤劳和智慧,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