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壮兹亭,闲共孤云野鹤登。
淮水寒光天混碧,钟山秀色树浮青。
空林槭槭人初去,落叶萧萧户半扃。
六代衣冠埋草莽,由来富贵信难凭。

东南形胜壮兹亭,闲共孤云野鹤登。

淮水寒光天混碧,钟山秀色树浮青。

空林槭槭人初去,落叶萧萧户半扃。

六代衣冠埋草莽,由来富贵信难凭。

注释:

  1. 东南形胜壮兹亭:指的是南京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和自然环境优美而显得特别壮观的一座亭子或建筑。
  2. 闲共孤云野鹤登:在亭中与孤云野鹤一同登高远望,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3. 淮水寒光天混碧:描述淮河的河水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清澈透明,如同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了碧绿色。
  4. 钟山秀色树浮青:指位于南京的钟山(紫金山),其秀美的景色中树木的颜色在秋天呈现出淡淡的青色。
  5. 空林槭槭人初去:形容秋日里,空荡荡的树林中只有风声和远处的鸟叫声,给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感觉。
  6. 落叶萧萧户半扃:随着秋季的到来,树叶开始飘落,有些窗户因为人们外出而暂时关闭,增添了一丝萧瑟的气息。
  7. 六代衣冠埋草莽:六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贵族衣冠被埋葬于杂草之中,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沧桑。
  8. 由来富贵信难凭:自古以来,富贵荣华看似难以持续,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更迭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通过对“形胜”、“孤云”、“青树”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试图传达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空林”、“落叶”、“半扃”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稍带哀愁的氛围,使得整体情感更加深沉且富有哲理性。

首句“东南形胜壮兹亭”,便直接设定了诗歌的地域背景,即南京,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条件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第二句则引入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与自然元素共处,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第三句“淮水寒光天混碧”,利用对比的手法强化了自然美景的效果。诗人通过对淮河水色的细致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水冷的质感,更通过“天混碧”这一形象表达出天色的辽阔与深远,仿佛连天空都被河水洗涤得更加清新透彻。

第四句“钟山秀色树浮青”,则是进一步细化自然景观的描述。通过对钟山之“秀”与“树浮青”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钟山的自然美,也隐含地表达了对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怀念。这种景致与文化的结合,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

第五、六句转向了对人物活动状态的描述:“空林槭槭人初去,落叶萧萧户半扃”。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空荡荡的树林和关闭着的门扉,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气氛,同时也反映出季节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最后两句“六代衣冠埋草莽,由来富贵信难凭”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和主题深化。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对富贵无常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通过这样的总结,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缅怀,也引发了对未来的深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和道德修养。

《再用前韵柬前人二首》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历史哲思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邃哲理和丰富情感的生活写照。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