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飒飒五更头,滴碎寒声落瓦沟。
纵是客怀宽似海,也应难著许多愁。
【注释】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五更即半夜到天刚亮的时候。飒飒:形容风声萧萧。寒声:指雨声。瓦沟:屋檐下水流的渠道。客怀:客人的胸怀。
【赏析】
《客夜闻雨》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诗人在客舍中,听到潇潇风雨声,看到滴水入瓦沟的情景,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写客夜听雨的感受。“萧萧飒飒五更头,滴碎寒声落瓦沟。”第一句写听到潇潇风雨声,是深夜时分,第二句写听到的雨声,是滴在窗瓦上的声音。诗人从听觉的角度,用“萧萧飒飒”来形容风吹雨打的声音,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夜晚的风雨声。“滴碎寒声落瓦沟”,则进一步描绘出雨水打在瓦片上发出的声音,仿佛把寒声打碎一般,让人感觉到寒冷和凄凉。
后两句抒发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思念之情。“纵是客怀宽似海,也应难著许多愁。”诗人虽然胸怀宽阔,但听到这样的风雨之声,还是难以抑制自己的忧愁。这里的“愁”指的是诗人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思念之情。诗人虽然有着宽广的胸怀,但在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却依然感到难以承受,这充分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听到风雨声的场景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思念之情,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