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崖石髓养根芽,半吐全开总是花。
谩有国香谁见采,美人迢递在天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分析诗中各个意象的含义,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读懂题目“题兰”,这是一首咏物诗。从题意看,诗人把兰比作美人。兰的根在石缝中,它的芽儿长在阴湿的崖壁上,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吐露全瓣,开放花朵。它那清雅的香气,是人们远远闻到后才会去采摘的。所以,兰花虽美,但很少有人去欣赏。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借物咏人,通过赞美兰花来比喻贤德之人不遭世人赏识。

【答案】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花拟人,借兰花的幽香暗喻女子的贤德,表现了诗人对贤德女子的仰慕之情。

译文:阴湿的崖壁间生长着兰花,其根在石缝中,芽儿生在潮湿的岩壁上,历经艰辛,才能吐露出花蕾。

虽然兰花芳香袭人,可是很少有人会去采摘它。因为兰花之美,不是轻易就能被人发现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贤女被埋没的惋惜。

赏析:

首联:“阴崖石髓养根芽,半吐全开总是花。”这两句写兰的生长环境。兰花生长在岩石缝隙之中,靠石髓的养分而生长,它的芽儿长在阴湿的岩壁上,历经艰辛,才能吐露出花蕾。这里用“阴崖”和“石髓”两个词,点明了兰花生长的环境条件,突出了兰花生长的艰苦。

颔联:“谩有国香谁见采,美人迢递在天涯。”“谩有”的意思是“白白地”,“谁见采”意思是“有谁能看见”“美人”指的是贤淑的女子。“迢递”是指遥远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兰花有国家的清香,又有谁来采集呢?贤淑的女子啊,远在天边,无法相见。作者通过描写兰花与美人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贤女的深深思念。

尾联:“美人迢递在天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贤女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