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共江篱杜若荣,聊依藓石寄幽情。
试观种在阶庭者,未必天然似此清。
注释:懒洋洋的不想与江边的杜若共事,只能寄情于藓石之中。试着观赏种在阶庭里的兰草,也未必就和这清幽的兰草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兰草的钟爱。首句写兰草之“荣”,次句写兰草之“寄”,三句写兰草之“清”,末句以反问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兰草的热爱之情。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一种高洁的人生追求。
懒共江篱杜若荣,聊依藓石寄幽情。
试观种在阶庭者,未必天然似此清。
注释:懒洋洋的不想与江边的杜若共事,只能寄情于藓石之中。试着观赏种在阶庭里的兰草,也未必就和这清幽的兰草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兰草的钟爱。首句写兰草之“荣”,次句写兰草之“寄”,三句写兰草之“清”,末句以反问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兰草的热爱之情。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一种高洁的人生追求。
【注释】 太庙:皇帝的宗庙。孟秋:农历七月,为一年之孟月,即秋季之始。斋宿:指在斋室住宿,斋室亦称清斋或斋房。陆员外:即诗人的朋友陆羽,字鸿渐,号茶山人,唐代著名茶学家、文学家,著有《茶经》,对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太庙孟秋时节斋宿的所见所感。首联“槐露滴新秋,斋房夜色幽。”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清凉的槐露滴落在新的秋日里,斋房的夜色也变得十分幽静
诗句解释: 候馆促离杯,愁颜且强开。 - 候馆: 古代驿舍,用于官员或使节住宿的地方。 - 促离杯: 急忙离开酒杯。 - 愁颜: 形容脸上带着忧愁的表情。 - 且强开: 尽管有忧虑,但仍然试图勉强振作起来。 砌蛩惊露泣,巢燕避秋回。 - 砌: 指的是房前的台阶。 - 蛩: 蟋蟀,古人常以之象征孤寂与凄凉。 - 惊露泣: 被露水惊醒,感到悲伤而流泪。 - 巢燕避秋回:
【解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行李归期促”,点明友人归期的迫切,而自己则因旅途艰险,滞留他乡;次句“山川去路遥”,说明路途遥远,行旅艰难;第三句“疾风狂入夜,淫雨晦连朝”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交加的景象,表现了旅途中风雨的恶劣和环境的艰难。后四句,写舟中所见之景,帆逐孤飞鸟、江通逆上潮。“帆逐孤飞鸟”“逆上潮”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凭将栖遁意,乡国寄渔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君家簪绂裔,群从玉连枝。 游子龙头贵,中郎燕颔姿。 双尊论久别,千里慰遐思。 六一遗风在,怀哉百世师。 注释: - 君家:指对方的家。簪绂:古代官员的头饰。裔:后代,子孙。 - 群从:指同辈或亲属。玉连枝:比喻家族成员关系密切。 - 游子:诗人自称。龙头:形容地位尊贵。中郎:指诗人自己。燕颔:形容相貌英俊。 - 双尊:指两位朋友。论:谈论。久别:长时间分别。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慰:安慰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 穷巷寂无邻,青灯共故人。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 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亲。 殷勤一瓢酒,更与话酸辛。 注释: 1.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高兴地迎接张进士(张叔豫)到旅馆住宿。 2. 穷巷寂无邻:在偏僻的小巷里,没有邻居。 3. 青灯共故人:用一盏青色的灯光照亮,与老朋友一起度过。 4.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远处传来的声音像是霜打的磬石,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 5.
【注释】 寂:寂静。历:经历。容:居所。台署:官府,指翰林院或官署。清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这里指漏壶中的水滴滴答的声音。流云:飘浮的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彭太常(永年公)的官署内斋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寂历容台署,高吟逸兴生”,写诗人在彭太常的官署中寂然独处,吟咏出幽高飘逸的诗兴。颔联“泉香春井溢,钟断夜堂扃”,描写了诗人在官署中听到泉水叮咚之声,闻到春日的香气。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栩栩戏晴光: -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 "戏":玩耍,嬉戏 - "晴光":阳光明媚的光芒 - 这句话描述蝴蝶在晴朗的天气下自由地飞舞。 2. 留连媚露香: - "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开 - "媚":美丽 - "露":早晨的露水 - 这句诗描绘了蝴蝶在露水中留下的美丽身影。 3. 舞随花片白: - "舞随":随着舞蹈的动作 - "花片白":花朵上白色的花瓣
谢赐西洋布 异缕何纤细,轻盈玉雪紑。 鲛宫初织罢,海国远输来。 捧拜荣恩赐,纫缝称体裁。 微躯增照耀,被服愧非才。 译文: 收到赏赐的西洋布料, 这布料的质地多么纤细, 如同白玉般洁白无瑕。 这是从遥远的海岛上织成的。 恭敬地跪拜接受这份恩赐, 仔细地缝制,与这布料的质地相称。 我身体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然而这布料的制作却并非我所能胜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
碧峰寺慎公房 碧嶂屏风秀,清流束带圆。 烟霞醒醉梦,钟梵寤僧禅。 乱叶当人落,孤云引鹤还。 声闻如可契,应此息尘缘。 注释与赏析: - 碧峰寺慎公房:指的是位于碧峰山上的慎公住所,可能是一座佛寺或者修行场所。 - 碧嶂屏风秀:形容碧峰山如同一幅精美的屏风,其中山峰如同画中之景,美丽而壮观。 - 清流束带圆:比喻清澈的山泉如同被束带环绕的圆形物体,给人以美感和宁静。 - 烟霞醒醉梦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太常寺丞时期。首句点明时间,二、三句写斋宿之景,四、五句抒发情怀,六、七句抒发感慨,末联表达愿望。全诗以“斋宿”为线索,通过写斋宿之景和诗人的情思,来抒写自己对仕途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答案】 ①竹静风停后,瓶香茗熟时。②竹静风止,瓶中茶已泡好;人静夜深,灯也熄了,只有鹤在啼叫。③颇爱良宵静,翻嫌白日迟。④良宵:美好的夜晚。⑤翻嫌:很讨厌。⑥年年此斋宿,载诵我将诗
注释:沅水湘江三月的雨声嘈杂,新苗长得一尺多高。只有江潭里的老人憔悴不堪,他边行吟边把收集起来的草木放进《离骚》之中。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沅湘三月”的春雨、“江潭”中的新苗以及憔悴的老人,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艰辛的体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明,富有哲理。 题目中的“题兰”,指的是作者在兰草上题字。兰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视为高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分析诗中各个意象的含义,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读懂题目“题兰”,这是一首咏物诗。从题意看,诗人把兰比作美人。兰的根在石缝中,它的芽儿长在阴湿的崖壁上,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吐露全瓣,开放花朵。它那清雅的香气,是人们远远闻到后才会去采摘的。所以,兰花虽美
【注释】 垂垂:形容石崖上兰草茂盛的样子。 一簇:一丛,指一株。 雅韵:高雅的香气,这里代指兰的清香。 幽姿:幽静的姿态,这里指兰花的清逸姿态。 楚芳:指楚国的兰花。 天不遣:上天不让。 分付:赋予,交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株兰花的生长状态和生长环境,以及它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香气。 首句“垂垂一簇石崖旁”,描述了兰花生长在石崖旁,茂盛的状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题解】 这是一首咏兰之作。诗人通过对兰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高不群、清高自守的人格理想。 【注释】 ①寂寞:孤独。棘(ji li):荆棘丛生的地方。 ②自荣: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③自悴(cuì):自我憔悴。自清妍:自我清洁秀丽。 ④垂老:年老。看图:指看画中之兰。这里以画代指诗人自己的形象和品格。慨然:感慨的样子。 【赏析】 首句写兰花生长的环境。诗人选取的是一株在荆棘丛边独自盛开的兰
注释:湘女祠前,半晚的余晖洒落。她采集芳香,佩戴花枝,但空有志向却未能如愿。每年都在东风中绿遍了芳草,可王孙郎君却始终不曾归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王孙郎的男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虽然身在远方,但是心中一直怀揣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忘怀。而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让他倍感孤独与无助。诗中描绘了湘女祠前的美丽景色,以及每年在东风中绿遍的芳草,都象征着王孙郎的不归。同时
【注释】 两岁:两年。伏波:指西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字次公,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时学于师门,后从梁鸿游学。因遭汉世党锢之祸,乃往依大司马大将军邓骘,荐为从事。后因邓氏失势,弃官归田,在扶乐山隐居,自号“伏波”。 晓夕同:早晚一起。 忍:怎能。 东风:这里比喻春天的风。 还珠洞:即还珠浦,位于今湖南湘阴县境内。相传汉武帝曾令大将李延年献明珠十二颗,以充后宫。事见《史记·佞幸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