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多年别九重,草茅名姓简宸衷。
此生何处瞻天表,惟有清宵梦寐中。
【注释】献陵:唐高宗李治的陵墓。去国多年别九重,草茅名姓简宸衷。此生何处瞻天表,惟有清宵梦寐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被贬岭南时写的。诗中“献陵”指唐高宗的陵墓,即“奉先宫”。诗人自比为献陵的挽歌。“去国多年别九重”,言自己离开京城已久,远离皇帝身边很久了。“此生何处瞻天表”,意谓在岭南这荒僻的地方,如何仰望天上的星辰?“惟有清宵梦寐中”,意为只有梦中才能回到朝廷。这首诗表现诗人对朝廷的怀念之情。
去国多年别九重,草茅名姓简宸衷。
此生何处瞻天表,惟有清宵梦寐中。
【注释】献陵:唐高宗李治的陵墓。去国多年别九重,草茅名姓简宸衷。此生何处瞻天表,惟有清宵梦寐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被贬岭南时写的。诗中“献陵”指唐高宗的陵墓,即“奉先宫”。诗人自比为献陵的挽歌。“去国多年别九重”,言自己离开京城已久,远离皇帝身边很久了。“此生何处瞻天表”,意谓在岭南这荒僻的地方,如何仰望天上的星辰?“惟有清宵梦寐中”,意为只有梦中才能回到朝廷。这首诗表现诗人对朝廷的怀念之情。
【注释】 太庙:皇帝的宗庙。孟秋:农历七月,为一年之孟月,即秋季之始。斋宿:指在斋室住宿,斋室亦称清斋或斋房。陆员外:即诗人的朋友陆羽,字鸿渐,号茶山人,唐代著名茶学家、文学家,著有《茶经》,对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太庙孟秋时节斋宿的所见所感。首联“槐露滴新秋,斋房夜色幽。”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清凉的槐露滴落在新的秋日里,斋房的夜色也变得十分幽静
诗句解释: 候馆促离杯,愁颜且强开。 - 候馆: 古代驿舍,用于官员或使节住宿的地方。 - 促离杯: 急忙离开酒杯。 - 愁颜: 形容脸上带着忧愁的表情。 - 且强开: 尽管有忧虑,但仍然试图勉强振作起来。 砌蛩惊露泣,巢燕避秋回。 - 砌: 指的是房前的台阶。 - 蛩: 蟋蟀,古人常以之象征孤寂与凄凉。 - 惊露泣: 被露水惊醒,感到悲伤而流泪。 - 巢燕避秋回:
【解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行李归期促”,点明友人归期的迫切,而自己则因旅途艰险,滞留他乡;次句“山川去路遥”,说明路途遥远,行旅艰难;第三句“疾风狂入夜,淫雨晦连朝”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交加的景象,表现了旅途中风雨的恶劣和环境的艰难。后四句,写舟中所见之景,帆逐孤飞鸟、江通逆上潮。“帆逐孤飞鸟”“逆上潮”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凭将栖遁意,乡国寄渔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君家簪绂裔,群从玉连枝。 游子龙头贵,中郎燕颔姿。 双尊论久别,千里慰遐思。 六一遗风在,怀哉百世师。 注释: - 君家:指对方的家。簪绂:古代官员的头饰。裔:后代,子孙。 - 群从:指同辈或亲属。玉连枝:比喻家族成员关系密切。 - 游子:诗人自称。龙头:形容地位尊贵。中郎:指诗人自己。燕颔:形容相貌英俊。 - 双尊:指两位朋友。论:谈论。久别:长时间分别。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慰:安慰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 穷巷寂无邻,青灯共故人。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 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亲。 殷勤一瓢酒,更与话酸辛。 注释: 1.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高兴地迎接张进士(张叔豫)到旅馆住宿。 2. 穷巷寂无邻:在偏僻的小巷里,没有邻居。 3. 青灯共故人:用一盏青色的灯光照亮,与老朋友一起度过。 4.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远处传来的声音像是霜打的磬石,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 5.
【注释】 寂:寂静。历:经历。容:居所。台署:官府,指翰林院或官署。清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这里指漏壶中的水滴滴答的声音。流云:飘浮的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彭太常(永年公)的官署内斋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寂历容台署,高吟逸兴生”,写诗人在彭太常的官署中寂然独处,吟咏出幽高飘逸的诗兴。颔联“泉香春井溢,钟断夜堂扃”,描写了诗人在官署中听到泉水叮咚之声,闻到春日的香气。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栩栩戏晴光: -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 "戏":玩耍,嬉戏 - "晴光":阳光明媚的光芒 - 这句话描述蝴蝶在晴朗的天气下自由地飞舞。 2. 留连媚露香: - "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开 - "媚":美丽 - "露":早晨的露水 - 这句诗描绘了蝴蝶在露水中留下的美丽身影。 3. 舞随花片白: - "舞随":随着舞蹈的动作 - "花片白":花朵上白色的花瓣
谢赐西洋布 异缕何纤细,轻盈玉雪紑。 鲛宫初织罢,海国远输来。 捧拜荣恩赐,纫缝称体裁。 微躯增照耀,被服愧非才。 译文: 收到赏赐的西洋布料, 这布料的质地多么纤细, 如同白玉般洁白无瑕。 这是从遥远的海岛上织成的。 恭敬地跪拜接受这份恩赐, 仔细地缝制,与这布料的质地相称。 我身体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然而这布料的制作却并非我所能胜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
碧峰寺慎公房 碧嶂屏风秀,清流束带圆。 烟霞醒醉梦,钟梵寤僧禅。 乱叶当人落,孤云引鹤还。 声闻如可契,应此息尘缘。 注释与赏析: - 碧峰寺慎公房:指的是位于碧峰山上的慎公住所,可能是一座佛寺或者修行场所。 - 碧嶂屏风秀:形容碧峰山如同一幅精美的屏风,其中山峰如同画中之景,美丽而壮观。 - 清流束带圆:比喻清澈的山泉如同被束带环绕的圆形物体,给人以美感和宁静。 - 烟霞醒醉梦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太常寺丞时期。首句点明时间,二、三句写斋宿之景,四、五句抒发情怀,六、七句抒发感慨,末联表达愿望。全诗以“斋宿”为线索,通过写斋宿之景和诗人的情思,来抒写自己对仕途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答案】 ①竹静风停后,瓶香茗熟时。②竹静风止,瓶中茶已泡好;人静夜深,灯也熄了,只有鹤在啼叫。③颇爱良宵静,翻嫌白日迟。④良宵:美好的夜晚。⑤翻嫌:很讨厌。⑥年年此斋宿,载诵我将诗
【注释】献陵:唐玄宗的陵墓。万姓:百姓。衔(jián)丧考哀:悲痛欲绝。宫车:帝王的车驾。六龙:古代天子所乘之车,这里借指皇帝。金河河水:指代宫中的金河。血:鲜血。尽是:全都是。泪洒来:指泪水像雨水一样洒落下来。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诗。诗人对唐代衰落感到痛心,以“万姓”自喻,用笔深沉含蓄。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沉郁,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的深深眷恋和忧虑国运的悲愤之情
献陵挽歌 四海讴歌仰戴深,惊闻厌代尽沾襟。 惟馀蜂蚁偏愁苦,无路攀髯痛不禁。 注释: 四海讴歌仰戴深:四海之内都在歌颂皇帝的功绩和恩德。 惊闻厌代尽沾襟:听到皇帝去世的消息,感到震惊,悲痛到流泪。 惟馀蜂蚁偏愁苦:只有蜜蜂和小蚂蚁还在为皇帝伤心哭泣。 无路攀髯痛不禁:无法接近皇帝的遗体,只能痛苦地哭泣。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皇帝去世的挽歌,通过描绘蜜蜂和小蚂蚁的悲伤
献陵挽歌 夜幕刚刚降临,皇帝才刚刚就座明堂,忽然有人报道:承云公返回了天庭。 父老乡亲白发苍苍相对而泣,我等余生垂死,等待成康。 注释: ①宵衣:夜晚穿朝服上朝。坐明堂:在明堂接受群臣朝贺。 ②帝乡:指天宫。承云返帝乡:即承云公回到天上的皇宫里去。承云,汉哀帝时,董贤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封高阳侯,得贵幸,号曰“承华父”。这里以承云代称董贤。 ③父老:指百姓。白头:形容头发全白,指年老的人。④馀生
诗句释义 1. 天语褒嘉百辟闻 - 此句意为天上的话语赞扬和嘉奖了众多官员,使得他们听闻后都感到荣幸。这里的“百辟”指众多的官员,“天语”则暗喻皇帝的旨意或圣旨。 2. 升沉回首一时分 - 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与感慨。其中,“升沉”指的是政治生涯中的高低起伏,“回首”表示回顾过去,“一时分”暗示了这种回顾是在短暂的时刻内完成的。这一句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起伏无常的感慨。 3.
这首诗是杜甫的《献陵挽歌》,全诗如下: 宵旰忧勤日万几,岂知犹不忘寒微。 恩荣尚在銮舆远,忍抱遗弓泪满衣。 注释: - 宵旰忧勤日万几:日夜忧虑为国家事务操心。 - 岂知犹不忘寒微:没想到还记得那些出身寒微的人。 - 恩荣尚在銮舆远:皇帝的恩泽和荣耀还在远处。 - 忍抱遗弓泪满衣:忍不住抱着遗弓,泪水打湿了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唐玄宗的追忆与哀悼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唐玄宗的生平事迹
【注释】 答:回答。 天公:天上的神仙。 着意:有意,有意安排。 妆点:装扮、修饰。 艳亭台:美丽的亭台楼阁,多指华丽的园林或建筑。 无人剪折无人赏:没有人来欣赏剪裁和装饰。 赢得:使得,因……而得到。 自在开:自由自在地开放。 【赏析】 这首诗是咏梅。诗人在诗的开头就赞颂梅花的傲骨,它不向世俗屈服,不屈从于世俗的风华,也不依附于权势的富贵。“多谢天公着意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