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娄贫贱士,怀道栖衡门。
布被斜可殓,曾西徒失言。
终焉谥康子,万古播清芬。
云胡有千驷,殁世寂无闻。

注释:

黔娄:春秋时期鲁国隐士,以贫贱为荣,死后谥“文”。

布被:用粗布做成的被子。

殓:装殓,指安葬。

曾西:指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西。

终焉:终于,最后。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评定褒贬给予的评价称号;死后按其生前言论行为等给予的荣誉称号。

清芬:清香的气味,这里指高尚的品德。

千驷:指极多的财富。

殁世:去世之后,死后。

赏析:

黔娄,春秋时期鲁国隐士,以贫贱为荣,死后谥“文”。他的事迹传遍天下,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廉洁自守、不慕名利的人。这首诗就是描写他贫穷而高尚的一生。

首联“黔娄贫贱士,怀道栖衡门。”写黔娄是一个贫贱之士,却心怀道义,隐居在衡门旁。衡门是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诗人以衡门比喻黔娄的居所,表达了对黔娄高洁品格的赞美。

颔联“布被斜可殓,曾西徒失言。”写黔娄的生活非常简朴,只有一张斜铺的粗布被子,用来裹尸敛葬。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黔娄的贫困与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西)的富贵,揭示了人生的贫富得失都是命运安排,不必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黔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敬仰之情。

颈联“终焉谥康子,万古播清芬。”写黔娄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赞誉和尊重,他的高尚人格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这里的“康子”指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诗人用“谥”字形容黔娄的名声,表明他的品行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尾联“云胡有千驷,殁世寂无闻。”写黔娄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千驷),但他却默默无闻,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黔娄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黔娄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廉洁自守、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诗人借助黔娄的人生经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