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湛明鉴,贤愚罔弗然。
浸淫汨私欲,沈溺陷危颠。
善性宁终昧,清光应暂捐。
勉旃力磨治,皎洁当如前。
诗句释义
1 方寸湛明鉴:这里的“方寸”指的是人的心,而“湛明鉴”则比喻为一个明亮如镜的观察者。整句意味着一个人的内心如同一面能够洞察一切的明镜,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欺骗或误导他。
贤愚罔弗然:此句表达的是不论贤人还是愚人,都会被这面明镜所照见,没有隐藏和伪装。
浸淫汨私欲:这里“浸淫”表示沉溺,“汩”是淹没的意思,“私欲”则代表个人的私欲。整句说明人们往往被个人的欲望所淹没,难以自拔。
沈溺陷危颠:继续强调了私欲的负面影响,使人陷入危险的深渊之中。
善性宁终昧:虽然可能面临困境,但保持善良的本性的人最终不会被蒙蔽。这里的“善性”指的是正直、善良的性格,“宁终昧”即最终不会被欺骗或误导。
清光应暂捐:暂时放弃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和判断,回归内心的纯净。
勉旃力磨治:鼓励人们努力修炼自我,去除杂念。
皎洁当如前:最终达到像过去一样,始终保持纯洁无瑕的状态。
译文
你的内心像一面镜子,能清晰地映照出所有的事物——无论是贤人还是愚人,都会被你的真实面目所揭示,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欺骗或是迷惑你。
人们常常会被个人的欲望所淹没,无法自拔,从而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那些保持善良本性的人,最终不会被迷惑,他们的心灵将始终明亮如初。
暂时放弃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和判断,回归内心的纯净,这是必要的。
鼓励人们努力修炼自我,去除杂念,这样他们就能成为更加完美的自己。
我们都能像以前那样,始终保持纯洁无瑕的状态。赏析
这首诗以“方寸湛明鉴”为开端,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清明与光明。接下来的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诗人通过对比贤人与愚人的不同遭遇,进一步阐述了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在诗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而这些私欲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诗人通过“浸淫汨私欲”,强调了人们常常被欲望所左右,难以自拔。而“沈溺陷危颠”则进一步揭示了过度追求私欲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诗人也看到了希望。他鼓励人们不要放弃自我修养,要努力磨砺自己的心性,保持善良本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终摆脱私欲的束缚,恢复内心的清明与纯净。诗人的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警惕私欲的影响,同时也要积极追求自身的成长和完善。这种对于内在修养的重视,对于提升个人品质和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