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大梵境,玉京何寥寥。
空洞无色根,泛兮若浮飘。
阳精镇朗耀,岂复知昕宵。
熣灿丹霞中,浩歌白云谣。
一听众缘息,再聆群累销。
劫运自兹度,稽首登神霄。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缥缈大梵境,玉京何寥寥。
  • 解释:这里指的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佛教圣地,被称为“玉京”,是佛祖居住的地方。”缥缈”形容这个地方高远而难以捉摸。
  1. 空洞无色根,泛兮若浮飘。
  • 解释:这里的“无色根”指的是一种虚无缥缈、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的境界。”泛兮若浮飘”则形容这种境界如同飘浮不定的东西,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1. 阳精镇朗耀,岂复知昕宵。
  • 解释:这里的“阳精”可能指的是阳光或者太阳的能量,”镇朗耀”表示这种能量明亮照耀,照亮了整个世界。”岂复知昕宵”则是说在这样的光明之下,人们已经忘记了黎明与夜晚的区别。
  1. 熣灿丹霞中,浩歌白云谣。
  • 解释:这里的“熣灿”形容阳光灿烂,光芒四射。”丹霞”是一种红色的山霞,这里用来象征佛教的净土。”浩歌白云谣”则是说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人们欢快地唱着歌曲,仿佛在白云中自由飞翔。
  1. 一听众缘息,再聆群累销。
  • 解释:这里的“听众缘”是指聆听佛法的人或众生。”一听”表示第一次听到这些教诲时的感受。”再聆群累销”则是说在再次聆听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灵逐渐摆脱了世俗的烦恼。
  1. 劫运自兹度,稽首登神霄。
  • 解释:这里的“劫运”指的是宇宙间的灾难和周期。”自兹度”表示从现在开始,所有的灾难都会过去。”稽首”是一种恭敬的礼节,表示向神明致敬。”登神霄”则是指升到神仙的领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佛教圣地,通过对其景色和氛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意境。诗中的“阳精”、“丹霞”等词汇,都富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让人联想到佛教中的净土景象。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梦幻的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超脱俗世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