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子翩翩世莫测,三十今犹隐乡国。
陈平非是困长贫,贾谊终当射奇策。
于今应暂赋闲居,钓水樵山心自娱。
甘旨时供二亲养,灯窗夜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召尊府,青云有官未曾补。
天涯岂但鞅掌劳,膝下惟知别离苦。
岁月蹉跎会面违,回头又复念重闱。
柴门落照迎归客,童稚升堂竞挽衣。
有才勿向山林老,功名在人须及早。
胡为寂寞环堵中,穷巷年年长秋草。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缺生”的人,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但因为某些原因被迫离开家乡,回到乡下生活。诗中充满了对这位官员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诗中的“羡子翩翩世莫测”,表达了诗人对缺生的羡慕之情。这里的“羡子”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翩翩”则形容缺生的气质飘逸、风度翩翩。诗人对缺生的人生充满了好奇和羡慕,他的生活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诗中的“三十今犹隐乡国”,表达了诗人对缺生现状的无奈和失望。虽然缺生已经三十多岁,但他依然选择隐居在乡下,这与诗人所期待的仕途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对此感到困惑和不满,他希望缺生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诗中的“陈平非是困长贫”,表达了诗人对缺生的同情和理解。陈平曾经是汉文帝时期的丞相,但他因为被吕后迫害而陷入困境。而缺生虽然出身高贵,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被迫回到乡下,这种命运的巧合使得诗人对缺生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诗中的“贾谊终当射奇策”,表达了诗人对缺生的赞赏和鼓励。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曾提出“治安之道,在于得人”的观点,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而缺生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进取的心,这种精神让诗人感到敬佩。
诗中的“于今应暂赋闲居”,表达了诗人对于缺生当前境遇的感慨和理解。现在缺生暂时回到了乡下,过着平淡的生活。这种转变让诗人感到欣慰,他希望缺生能够在这段时光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诗中的“钓水樵山心自娱”,描绘了缺生在乡下生活的悠然自得。他在溪边钓鱼,在山上砍柴,这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愉悦。这种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到羡慕,他希望自己也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
诗中的“甘旨时供二亲养”,表达了诗人对于缺生家庭责任的担忧和关心。缺生在乡下生活期间,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这让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这种家庭的责任让诗人感到心疼,他希望缺生能够处理好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诗中的“灯窗夜对一床书”,描绘了缺生在夜晚阅读书籍的情景。在灯光下,他独自对着一床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种学习的精神让诗人感到钦佩,他希望缺生能够继续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缺生生活的描绘和对他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缺生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