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公优游乐禅寂,独鹤片云比踪迹。
半世辞家念已忘,诸方乞食人皆识。
水月观心无减增,曾参达磨礼卢能。
手持解脱千年锡,口诵楞伽万变经。
风幡不动空缘业,深悟菩提赖言说。
慈性圆融任去留,幻身聚散轻生灭。
我欲归投选佛场,蒲团贝叶共禅床。
金螺山下寻莲社,白鹭洲前结草堂。
这是一首描绘禅修生活和修行者心境的诗。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译文:
题意上人卷
- 注释:“题目”意为“关于某个人的诗歌”。
- 译文:此诗是关于某人的。
意公优游乐禅寂
- 注释:“意公”指那位修行者,“优游”意为悠闲自在,“乐禅寂”表示他在禅修中找到了乐趣。
- 译文:这位修行者在闲暇之余,乐于在禅修中找到乐趣。
独鹤片云比踪迹
- 注释:“独鹤”指的是一只孤独的鹤,“片云”指的是一片飘动的云,“踪迹”意为行踪或足迹。
- 译文:这只孤独的鹤与飘动的云相比,更像它的行踪或者足迹。
半世辞家念已忘
- 注释:“半世”意为一半的生活,“辞家”是指离开家乡,“念已忘”意为已经忘记了离家的想法。
- 译文: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离家,如今他已经忘记了离家的想法。
诸方乞食人皆识
- 注释:“诸方”意为各地,“乞食”即乞讨食物,“人皆识”意为大家都认识。
- 译文:无论是哪里,人们都认识他。
水月观心无减增
- 注释:“水月”是一种禅宗用语,意味着如水般的心性,“观心”即观察内心,“无减增”意为没有增减。
- 译文:他在如水的心境中观察内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曾参达磨礼卢能
- 注释:“曾参”为孔子的弟子,“达磨”是禅宗大师,“礼”在这里表示尊敬,“卢能”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禅师。
- 译文:他曾向达磨大师学习,并尊敬卢能禅师。
手持解脱千年锡
- 注释:“解脱”意为解脱烦恼,“锡”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这里可能指的是锡杖。
- 译文:他手中拿着一根长达千年的锡杖。
口诵楞伽万变经
- 注释:“楞伽”是《大乘起信论》的简称,“楞伽经”即《楞伽阿跋多罗宝典》,“万变经”可能指的是各种不同版本的经书。
- 译文:他口中诵读着《楞伽阿跋多罗宝典》的各种版本。
风幡不动空缘业
- 注释:“风幡”意为随风飘扬的幡旗,“不动”意为静止不动,“空缘业”意为因缘和因果。
- 译文:风吹过的幡旗静止不动,象征着因缘和因果的空相。
深悟菩提赖言说
- 注释:“菩提”意为觉悟的智慧,“言说”指言语表述。
- 译文:他深深领悟到智慧的觉悟并不依赖于言语的表述。
慈性圆融任去留
- 注释:“慈性”指慈悲的性格,“圆融”意为完美和谐,“任去留”意为随缘任运、随遇而安。
- 译文:他具有慈悲的性格,对世事能够达到圆满和谐的境界,随缘任运地接受一切。
幻身聚散轻生灭
- 注释:“幻身”意为虚幻的身躯,“聚散”指聚集与离散,“轻生灭”意为轻视生死轮回。
- 译文:他的身体虽虚幻,但看待生死却能轻易放下。
我欲归投选佛场
- 注释:“归投”意为投奔、归依,“选佛场”意为挑选佛所居住的地方,即寺院。
- 译文:我想要回到寺院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蒲团贝叶共禅床
- 注释:“蒲团”指用蒲草编织成团的坐垫,“贝叶”是佛教经文的纸张,“禅床”指僧人坐禅的床榻。
- 译文:我希望坐在蒲团上,手捧贝叶经文,一同在禅床上静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繁忙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远离世俗烦恼,通过禅修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