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胜概闻天下,城外城中总堪画。
一峰最近是吴山,传道渠家好台榭。
其间非藏玉与珠,剩有万卷牙签储。
短檠静夜乐讽咏,小轩永日忘饥劬。
寸阴那肯轻抛掷,及此少年勤致力。
无暇岂窥董子园,不贫宁凿匡衡壁。
逢疑必辨理必穷,务使曲畅仍旁通。
知行兼该造成德,到此始克收全功。
古杭人物冠江浙,况乃才华迈同列。
五策风檐历历陈,一枝月桂高高折。
守令为坊立宅边,新题钜扁笔如椽。
比邻多少连居者,若个生男似尔贤。

【注释】题吴山书舍:题写在吴山的一座书舍墙壁上。虎林胜概:指虎林一带风景胜地的概况。闻天下:闻名于全国。城中总堪画:城内到处都是可以画的美景。一峰:一座山峰。传道:传说。渠家:指某家族。好台榭:指该家族建筑有好的园林。非:不是。牙签: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用象牙制作,故称。储:储备。短檠:指灯。静夜乐讽咏:在寂静的夜晚读书吟诗。小轩:小房子。永日:整日。忘饥劬:忘记了饥饿和劳累。寸阴:指光阴。那肯:岂肯。及此:趁此时。少年:年轻时。勤致力:勤奋努力。无暇:没有空闲的时间。窥视:偷看。董子园:董仲舒的花园。匡衡壁:匡衡家的墙壁。逢疑必辨理必穷:遇到疑问一定要分辨清楚,道理一定要研究透彻。务使曲畅仍旁通:务必使曲折明白,同时能通达旁门。知行兼该:知识与实践并重。造成德:培养成德性。到此始克收全功:只有到这里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功夫。古杭:古时候杭州。冠:居首位。况乃:何况。才华迈同列:才华超过同辈的人。五策风檐历历陈:指《五经》等五种策略,详细论述在风檐(指书斋)上。一枝月桂高高折: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故名。”又《西京杂记》:“武帝于上林苑中,岁时举火拔芒,燃灯万盏,召百戏,赏赐群臣……又作兰亭,临三日,帝御食,有孤兔从东来……”这里借指《西京杂记》。守令:地方长官。为坊立宅边:指官府在街坊里建造住宅。新题:新建的牌匾或题额。钜扁:大字的匾额。笔如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始皇下令修建直道,每三十里就修一个亭,供行人休息,亭上有碑文,刻着姓名、爵位等,称为“邮亭碑”。这里指书斋门前的大匾。比邻:相邻的房子。若个生男似尔贤:像你这样聪明的儿子。

【赏析】这是一首题吴山书舍诗,作者通过描写吴山的景色和书舍主人的治学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重视以及对年轻人的鼓励。

第一句“虎林胜概闻天下”,描绘出吴山一带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的人前来游览观赏。第二句“城外城中总堪画,”进一步强调了吴山的美丽和壮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它的美丽。第三句“一峰最近是吴山,传道渠家好台榭”,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察重点,那就是近在眼前的那座山——吴山。第四句“其间非藏玉与珠,剩有万卷牙签储”,则是对吴山之美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和赞美。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书舍主人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学识和才华。第五句“短檠静夜乐讽咏,小轩永日忘饥劬”,描绘了书舍主人在宁静的夜晚吟诵诗歌的场景,以及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能忘记饥饿和疲劳的情景。第六句“寸阴那肯轻抛掷,及此少年勤致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珍惜,以及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勤奋努力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一部分,则通过描绘书舍主人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第七句“无暇岂窥董子园,不贫宁凿匡衡壁”,则是说他没有时间去窥探董仲舒的花园,也没有经济上的困难去凿开匡衡的墙壁;第八句“逢疑必辨理必穷,务使曲畅仍旁通”,则是说他在遇到疑惑的时候一定会分辨清楚,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会一直追求深入;第九句“知行兼该造就德,到此始克收全功”,则是说只有在知识和行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吴山的书舍、书舍主人和他的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即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