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采玉于阗东,今年采玉昆山中。近来苦难得白璧,荆珉燕石常相逢。
世无明眼非无玉,水苍玄英委空谷。何限瑰奇不见知,岂独骊珠混鱼目。
君不见琥璜在璞未琢磨,云谁识之古卞和。

【注释】

1、刘教谕:刘裔关,字子华;教谕:宋代州县学官名。

2、于阗东:在今新疆和田县东南,是古代玉器生产地之一。

3、昆山:山名,在今江苏昆山县西北,出产玉石。

4、荆珉燕石:皆美玉名。荆,荆州产的玉;燕,燕山产的玉。

5、水苍玄英:指青黑色的玉。

6、何限:多少。

7、骊珠:骊龙所产之珠,比喻珍贵的宝物。

8、琥(hǔ)璜(huáng):古代玉器名。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因颜色像虎皮而得此名;璜,玉器名。

9、璞(pú):未加雕琢的玉,引申为未经琢磨的好玉。

10、卞和:春秋时楚人,相传曾献玉于楚武王,但遭误砍左足,后遇文王又砍右足,武王伐纣灭商时献玉于武王,武王让玉工相鉴别,说这是真玉(“楚王问玉”)。

【赏析】

这首诗写采玉之事,意在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识人才。诗前四句写往年采玉于阗东,今年采玉昆山中;近来苦难得白璧,荆珉燕石常相逢。言其年岁已久而不遇知音。五、六两句写世无明眼非无玉,水苍玄英委空谷。言虽有玉,却不知其良。七八句写何限瑰奇不见知,岂独骊珠混鱼目。言世间珍宝,多蒙埋没,不能见知。最后二句以卞和自比,慨叹自己怀才不遇。全诗虽系咏物诗,然借物寓意,寄托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