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缁尘染绣衣,羁栖灊沔日相依。
深春几伴看花醉,小艇时陪泛月归。
潘岳词章仍出宰,匡衡心事已多违。
庐山彭蠡曾游地,莫滞双凫入汉畿。
《送李济之令泰和》是明朝诗人李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为避缁尘染绣衣: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避开世俗的尘埃,保持自己的清白和高尚。”缁尘”指的是佛教中的黑土,这里比喻世俗的纷扰和污染。”绣衣”则是指华丽的官服,这里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济之远离尘世喧嚣,保持自己清高的赞赏。
羁栖灊沔日相依:这句话意味着李济之长期居住在灊沔之间,与这个地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羁栖”指的是寄居或停留,”灊沔”是地名,可能是指现在的某个地方。整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李济之长期居住地的情感联结。
深春几伴看花醉:这一句描述了深春时节,李济之常常陪伴着观赏花朵,以至于沉醉其中。”深春”指的是春天的深秋时节,”看花醉”则描绘了诗人看到美丽的花朵而陶醉的情景。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友人陪伴的感慨。
小艇时陪泛月归: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李济之乘坐小船,时而伴随着月光归来的画面。这里的”小艇”是指小船,”泛月归”则是在月光下乘船回家。整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浪漫的氛围。
潘岳词章仍出宰:这句话提到了潘岳,一个古代的文人,以才华横溢和文采飞扬著称。这里的”词章”指的是文才和才华。”仍出宰”则意味着他依旧担任官职。整句诗通过提及潘岳表达了对李济之依然能发挥其文才和才华的赞赏。
匡衡心事已多违:这句诗提到了匡衡,一个古代的官员,他的心事与当前的情况已经大相径庭。这里的”匡衡”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他的事迹被用来形容一种心境的改变或失落。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李济之心境变化的同情和理解。
庐山彭蠡曾游地:这句诗提到了庐山和彭蠡湖,这两个地点可能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彭蠡”是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整句诗唤起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旅行的回忆,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莫滞双凫入汉畿:最后这句诗鼓励李济之不要因为留恋过去而停滞不前。”莫滞”意思是不要停留,”双凫”指的是两只飞翔的野鸭,”入汉畿”则是指进入汉地的边界。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希望李济之不要停留在过去,而是要勇敢地面对新的生活和挑战。
这首诗不仅通过对李济之生活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厚友谊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友情和仕途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