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风冷梦中天,仙境如何亦变迁。
玉树锦云成寂寞,春花秋月可堪怜。
青山色似伤炊臼,流水声中哭断弦。
万古千秋从一别,瀛洲风冷梦中天。

【注释】

瀛洲:《旧唐书.李淳风传》载,唐高宗时,李淳风、袁天罡曾随皇帝到海上求仙。因见蓬莱山(今山东蓬莱县)有仙人遗迹,故称蓬莱山为瀛州。

玉树:美如玉的树木或花木,这里指仙境中的树木。锦云:五彩缤纷的云彩。

青山色似伤炊臼;“青山”句意为青山的颜色如同被炊帚所伤的样子。炊臼:古代用来舂米的石器,形似臼,用石制成。

断弦:琴断了弦,比喻人已死去。

【赏析】

诗是作者在一次海上旅行中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海上看到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首句“瀛洲风冷梦中天”,以仙境之景起笔,瀛洲就是传说中的蓬莱岛,位于渤海中。“瀛洲”二字既表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其神秘莫测的特点。风冷则进一步渲染了仙境中的氛围。

次句“仙境如何亦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变化的感慨。仙境虽然美丽,但并非永恒的不变,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也可能与自然界本身的变化有关,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三句“玉树锦云成寂寞”,描绘了仙境中的美丽景象。玉树指的是美丽的树木和花朵,锦云则是指色彩斑斓的云彩。这些美景本应让人感到愉悦,但却因为寂寞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寂寞一词在这里不仅表达了景色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第四句“春花秋月可堪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感慨。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都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景象之一,然而它们却只能在仙境中才能欣赏到。这种遗憾让诗人不禁感到可怜和惋惜。

第五句“青山色似伤炊臼”,描绘了仙境中的自然景观。青山的颜色虽然美丽,但似乎有一种悲伤的感觉,就像是被人所伤害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青山的颜色太过鲜明,反而掩盖了它的本来面貌。

第六句“流水声中哭断弦”,描绘了仙境中的声音。流水的声音清脆悦耳,但是在这里,这声音却变成了一种哀伤的哭泣声。这是由于水声太过响亮,以至于让人无法忍受这种声音而产生出哭泣的反应。

最后一句“万古千秋从一别”,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和变迁的思考。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包括那些曾经美好的事物。然而,有些东西却是永恒不变的,就像仙境一样,即使经历过万古千秋的变迁,也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常,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留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