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啼春暮雨晴时,月下声中听自悲。
结发只应成好合,断弦今已误佳期。
女工针指宁甘拙,妇道操持颇有宜。
安得今朝不相忆,鸠啼春暮雨晴时。
【注释】
鸠啼:黄莺叫声。春暮雨晴:即“春暮”和“雨霁”。
结发:古时女子十五岁行加笄礼,以成人。后因称结婚为结发。
安得:哪能。
相忆:互相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个女子的愁思之情。
第一句说:“黄莺叫唤春天已经结束了”,第二句说:“春天结束,天气也放晴了,在月亮下面听到那黄莺的悲鸣声”。这两句诗是描写女子的心境。她看到春去夏来的时节,黄莺的啼声也停止了。而她的心却无法停止,因为心里有无尽的哀伤。
第三句:“结发成好合,断弦已误期”,“结发”指男女成年后用麻束发,古代女子出嫁前要进行“完婚”,这里指结为夫妇,“好合”指婚后夫妻感情和谐。“断弦”指琴瑟之音中断;比喻夫妻失和。这里指丈夫早逝。
第四句:“女工针指宁甘拙,妇道操持颇有宜”。“女工针指”,指缝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活。“操持”即料理、管理家务。“拙”与“宜”相对,这里作反义词使用,意指不善于、不合于常理的意思。“宁甘拙”与“颇有宜”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认为,女人从事这些家务活,并不觉得委屈,反而觉得合适。“颇”通“颇堪”、“可堪”,“宁”作“难道”、“哪里”。
最后一句:“安得今朝不相忆,鸠啼春暮雨晴时。”“安得”即哪能、如何能得到。“鸠啼”指黄莺鸟的啼叫。“春暮雨晴”与前面三句呼应,都是写季节的变化。“鸠啼春暮雨晴时”,指女子对丈夫的怀念之情。“不相忆”,指不能相见。“安得”是何曾得到,表示极度的遗憾和悲伤。全诗抒发了女子对亡夫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