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岧峣耸梵宫,古城西畔乱山东。
荧荧高叶丹林露,袅袅游丝翠壁风。
下界行人映松竹,半空飞鸟拂帘栊。
故乡迢递独登塔,烟水长洲一望中。
至保叔寺
宝石高耸入云天,古城西畔乱山连。
荧荧高叶丹林露,袅袅游丝翠壁风。
下界行人映松竹,半空飞鸟拂帘栊。
故乡迢递独登塔,烟水长洲一望中。
注释:
- 至保叔寺:到访保叔寺。
- 宝石:形容寺庙的宝珠般高耸、璀璨。
- 梵宫:佛寺,佛教建筑。
- 古城西畔:指古老的城市西边,暗示历史沉淀。
- 乱山:参差不齐的山峰。
- 荧荧:明亮的样子。
- 丹林:红色的树林,这里比喻晨露。
- 袅袅:轻轻飘动的样子。
- 翠壁:绿色的墙壁,形容寺庙的颜色。
- 下界:人间,指人间的道路。
- 松竹:常用来比喻坚韧不屈的精神或品格。
- 半空飞鸟:指在半空中飞翔的鸟儿。
- 帘栊:窗帘、门帘等,这里用来比喻窗户或门户。
- 遥:遥远、远隔。
- 迢递:遥远。
- 烟水长洲:指远处的烟波浩渺的水面和长洲,常泛指江南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首句“至保叔寺”,点明主题为游览寺庙。颔联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包括高耸入云的塔和乱石嶙峋的山峰,以及清晨时分的露珠和清风。颈联则通过描写行人和飞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通过描述远方的长洲和江水,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