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五姓亦多忙,旦暮朝廷傀儡场。
尽有痴顽塞羞耻,了无恩怨涉兴亡。
送迎数数真邮督,侍从番番老楯郎。
莫怪不能知大义,兔园册上只农桑。

【解析】

冯道是五代后晋时期一位重要人物,他为官一生“身居相位四十余年,不问政事”,被称为“无一用之才”。冯道的诗歌多反映其生活状态,此诗亦如此。

“能臣五姓亦多忙,旦暮朝廷傀儡场。”首句点明冯道为官多年,位高权重,身居相位四十余年,“朝政”之事皆由其一手操纵。第二句则进一步揭示其为政手段:“尽有痴顽塞羞耻,了无恩怨涉兴亡。”“痴顽”与“耻”相对,说明冯道为人奸诈,对上欺瞒,对下欺骗;“塞”指闭塞、保守。由此可知,冯道之所以能在官场中长久地保持高位,就是因为他能够“塞羞耻”,善于玩弄权术,不得罪任何人。第三句“了无恩怨涉兴亡”,进一步揭示其处世态度,他既没有恩仇,又没有兴亡,可谓心如止水。“送迎数数真邮督,侍从番番老楯郎。”第四句“送迎数数真邮督”表明冯道虽身居高位但并非真正的统治者。第五句“侍从番番老楯郎”,则进一步揭示冯道在朝廷的地位并不稳固。“莫怪不能知大义,兔园册上只农桑。”尾联以反诘的形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兔园册上只农桑”,冯道自认自己虽然有才能,但却被世人误解,他只能在“兔园册上”记载着的农桑活动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全诗语言质朴,但含义深刻。

【答案】

冯道(公元882~964),字可道,唐宣宗时宰相,历仕五朝,人称“五朝元老”。《旧唐书》称其“性宽仁恭谨,少读书,颇知音律”。《新唐书》载:“道为人谦卑畏慎,常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每入拜谒,未尝先视门。或问:何敬?曰:‘此吾祖也。’”他“身居相位四十余年,不问政事,唯日夕为乐而已。时谓‘冯道三笑’。”(《资治通鉴·唐纪》卷27)这首诗即写于他晚年归隐故里之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冯道的评价。

译文:

能臣五姓也很繁忙,朝政之中如同傀儡戏。

虽然你很有才能但很愚蠢,从不关心国家大事。

每天要接待许多客人和使者,侍从官员都是年迈的人。

别奇怪我不懂大道理,我只关心农桑的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说冯道身为五姓的能臣,却把朝政当成儿戏。这两句表面上看似赞扬冯道的才能,实际上却是讽刺他的无能。因为作为能臣应该为国家着想,而他却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国家的大业放在一边不顾。

第三句“尽有痴顽塞羞耻”,意思是说他虽然很聪明但也很愚蠢、无知。这里用“痴顽”来形容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既狡猾又愚昧。“塞”字在这里指的是闭塞、保守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虽然很聪明但也很愚蠢、无知。

第四句“了无恩怨涉兴亡”,意思是说他虽然很聪明但也很愚蠢、无知。这里用“恩怨”来形容他为人处事的态度,既自私又贪婪。“涉兴亡”则表示他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末两句“送迎数数真邮督,侍从番番老楯郎”,意思是说他虽然很聪明但也很愚蠢、无知。这里用“数数”来形容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既虚伪又做作。“番番”则表示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虽然很聪明但也很愚蠢、无知。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八句话,但却把冯道这个复杂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