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邓固宜国,李相言莫行。
偷安昩远图,弹丸荆棘生。
北来势受敌,大江顾南横。
【注释】
襄邓:指襄阳、邓州,古地名。国,指国家。李相:指李德裕。言莫行:不要妄动。偷安:苟且安定。昩远图:指不切实际的远大图谋。弹丸:比喻小地方。荆棘:比喻障碍。北来势受敌:北方的军队来势凶猛。大江:长江。顾南横:回头向南方横冲直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陈惟夤(yǐ)先生任姑苏(苏州)钱塘(杭州)二府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政治局势的看法。
首句“襄邓固宜国,李相言莫行”,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襄阳、邓州一带本来就是国家的重要地区,为什么李德裕却建议不要在这里行动?这里作者提出了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他赞扬了李德裕的智慧和勇气,认为他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提出正确的意见,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的句子“偷安昩远图,弹丸荆棘生”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这里的“昩远图”可以理解为不切实际的图谋,而“弹丸”则形象地比喻了地方狭小,无法容纳大志。这里的“弹丸荆棘”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障碍,即政治势力之间的争斗和矛盾。作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人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最后两句“北来势受敌,大江顾南横”,则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这里的“北来势受敌”可以理解为北方的军事力量强大,对国家构成了威胁;“大江顾南横”则是指长江水道横亘在前,使南方难以发展。作者认为,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政治局势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它既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念和政治智慧,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