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清晖满,还惊皓魄流。
夜凉清似水,云澹曲如钩。
雁影冲寒塞,砧声起暮潮。
孤城一长望,萧飒总悲秋。

这首诗是诗人对十五夜的描写。首句写月光未至,清光已满;二句写皓月东升,流光泻地,惊心动魄;三、四句写夜凉如水,云淡如钩;五、六句写雁影冲寒,秋砧起潮;七、八句写孤灯长望,悲风萧瑟。

译文:
月尚未到,已经感觉到月光的清晖洒满大地,但当月亮升起时又感到月光如水般倾泻。夜空中明月如钩,云彩低垂宛如曲柄下垂。大雁的影子映照着寒冷的边疆,砧声传来阵阵潮涌。在孤独的城池里我长久地凝视着远方,秋风凄凉总带着几分哀愁。

注释:

  1. 十三夜: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夜晚。
  2. 清晖:明亮的月光。
  3. 皓魄:明亮的月亮。
  4. 夜凉清似水:形容夜晚的凉爽像水一样清凉。
  5. 云澹:云层薄,天边亮晶晶如一弯新月。
  6. 雁影冲寒塞:大雁的影子映照在寒冷的边疆上。
  7. 砧声起暮潮:傍晚时分,随着砧声传来阵阵潮声。
  8. 孤城:孤单的城墙。
  9. 萧飒:形容秋风凄凉,带有寒意和冷峻之感。
  10. 悲秋:秋天带来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通过描绘十五之夜的美丽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诗中通过对月光、天气、云层、大雁、砧声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特别是最后两句“孤城一长望,萧飒总悲秋”,更是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画面生动,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