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城兵燹后,茅屋半无邻。
白昼磷随马,青林鬼闹人。
麦田岁不雨,荒垄草难春。
浩劫应如此,翻疑造物仁。
【注释】
邹县:古地名,今属山东。邹城,即邹县县城。
邾(zhū)城:古代地名,今属山东。
兵燹后:战乱之后。
茅屋半无邻:茅草屋只剩下一半邻居了。
磷:磷光,指萤火虫的光。
青林:青翠的树林。
荒垄草难春:荒芜的田垄上长满了野草,春天也难以使它们复苏。
浩劫应如此:浩劫,大灾大难。
造物仁:造物主的恩典。
【译文】
战争过后,邹城的茅屋只剩下一半邻居相依为命。
白天里萤火虫随着马儿飞来飞去,夜晚里树丛中鬼魂闹腾扰人。
麦田年年不下雨,田地荒废无人耕种,连草也不难生长出新芽。
这场浩劫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不禁怀疑造物主是否还有仁慈之心。
【赏析】
此诗是作者流寓邹城时所作。首句写战事结束后的残局,“兵燹”指战乱。次句写战后荒凉景象。三、四句写日间和夜里的战争后遗症:白昼有萤,夜间鬼怪出没;庄稼不能生长,野草反而繁茂。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这浩劫竟会延续到如此地步,真令人怀疑造物主是否还存有仁慈之心。
这首诗是作者在战乱之后,流寓邹城时的感怀之作。诗前两句写战时之景,后两句写战后之状。前三句都是写实,末两句却是抒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