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原递主,芳草若含情。
百舌撩春梦,千林带杀声。
荒村连市徙,官道绝人行。
叹息西流水,谁与挽洗兵。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青山原递主:
- 青山原本是自然的主宰,其色彩和形态传递着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气息。
- “递”字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传递、展现的意思,强调青山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 芳草若含情:
- 芳草在春风吹拂下,仿佛也蕴含了某种情感或故事。
- “若”字的使用增添了一种假设或推测的语气,让人联想到芳草似乎在默默讲述着什么。
- 百舌撩春梦:
- 百舌鸟以其独特的啼声闻名,其歌声如同在唤醒人们的春天之梦。
- 这里的“撩”字形象地描绘了百舌鸟声音的魅力,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对于春天的记忆,还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 千林带杀声:
- 千林之中,树木发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听觉画面。
- “杀声”可能指的是树木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沙沙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荒村连市徙:
- 荒废的村庄与熙熙攘攘的市场相邻,这种突兀的组合引发了人们对过去繁华与现状的对比。
- “连”字表达了两者之间紧密相连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 官道绝人行:
- 官道旁行人稀少,这可能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崩溃或是政治动荡的结果。
- “绝”字表达了一种彻底消失或断绝的状态,暗示了人们生活的困境或逃离的愿望。
- 叹息西流水:
- 人们在西流的河流边发出叹息,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青春的易逝或是对过去的怀念。
- 这种叹息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一种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感慨。
- 谁与挽洗兵:
- 在战争和混乱的背景下,人们渴望有人能够挽救这场灾难,挽回和平的希望。
- 这个疑问可能包含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类命运的独特见解。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