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
选石安茶灶,借栏挂衲衣。
看经闲月上,施食野禽稀。
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
【诗句】
园居社僧过宿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
选石安茶灶,借栏挂衲衣。
看经闲月上,施食野禽稀。
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
【译文】
我常常依靠这个地方,你可以回去。
挑选合适的石头来安放茶灶,借用栏杆悬挂我的衣物。
悠闲地阅读佛经让月亮爬上天空,施舍食物给野外的鸟儿们,数量稀少。
不需要关闭前面的门,没有人来敲门。
【注释】
- 园居社僧过宿:诗人在园中居住并接待过一位社僧。
- 余:我。
- 依止:依靠、居留。
- 尔:你,指诗中的“社僧”。
- 选石:挑选合适的石头。
- 安茶灶:安放茶灶。
- 借栏:借用栏杆。
- 挂衲衣:悬挂衣物。
- 看经:阅读佛经。
- 闲月上:悠闲的月光照上。
- 施食:施舍食物。
- 野禽稀:野鸟稀少。
- 扃:关闭。
- 款扉:有人来敲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园中与社僧相待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首句表达了诗人对社僧的依赖和接纳,第二句则是诗人对社僧的欢迎和尊重。第三、四句描绘了诗人在园中的生活场景,通过选石安茶灶、挂衲衣等细节,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最后两联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之情,通过对闲月上的描写和施食野禽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整体而言,此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的理想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