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帘如水静琴张,听得清音不下堂。
百里仁风嘘海畔,沧波如拭漾荣光。
王侯德政咏(注释)
湘帘如水静琴张,听得清音不下堂。
百里仁风嘘海畔,沧波如拭漾荣光。
释义:
湘帘如水的宁静,静静地展开,仿佛在弹奏着一曲清音,使人不忍离去。
百里的仁风,如同大海的波浪一般,不断地吹拂着海岸,使得海水都显得格外清新,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岸边的美丽景色。
沧海之波,仿佛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泛起了层层的荣光,让人不禁为之赞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以湘帘、琴声、海风、沧海等自然景物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王侯德政的赞美之情。
首句“湘帘如水静琴张”,以湘帘的宁静和琴声的悠扬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巧妙地将帘子比作琴弦,将声音比作琴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次句“听得清音不下堂”,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清音”不仅仅是指琴声,更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诗人通过“不下堂”这一动作,表达了对于这种宁静境界的高度赞赏和向往。
第三句“百里仁风嘘海畔”,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百里的仁风比作海风,将海风的作用放大到百里之远。这样的描绘既富有诗意,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末句“沧波如拭漾荣光”,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沧波”指的是沧海的波澜,“如拭”则是指像被擦拭过一样清晰明亮。诗人用“漾荣光”来形容沧海的美景,表达了对于王侯德政带来的美好景象的赞美。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王侯德政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