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鲵东徙燧烟消,海国风生杀气遥。
一自伏波南渡后,狂澜谁更树铜标。

鲸鲵东徙燧烟消,海国风生杀气遥。

鲸鲵:比喻指匈奴、南越等外族。燧(sui)烟:烽火。

一自伏波南渡后,狂澜谁更树铜标。

伏波:马援字。南渡:南征。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公元760年),王维时年五十岁。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右丞集》传世。《新唐书·文艺传上·王维序》中说:“维尤长五言,工于佛理,清淡简古”。此诗以“鲸鲵”代喻南蛮,借咏史抒怀,慨叹中原沦陷。全诗意境开阔、气势豪迈,语言流畅明快,格调高远,具有一种苍凉悲壮之美。

王维在这首诗中用“伏波”一词暗指马援。马援(前14-36年),字文渊,东汉初年名将,南阳郡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伏波将军,故后人称马援为“伏波将军”。

王维在这首诗中用“伏波”一词暗指马援。马援(前14-36年),字文渊,东汉初年名将,南阳郡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伏波将军,故后人称马援为“伏波将军”。

“鲸鲵东徙燧烟消”,鲸鲵:古代传说中一种巨大的鱼,生活在东海和南海一带,形状像现在的鲸鱼,体大如牛。燧(si)烟:古代边防要塞的报警信号,即烽火。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从马伏波将军南征之后,海上的倭寇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自伏波南渡后,狂澜谁更树铜标。”狂澜:汹涌澎湃的波浪。铜标:比喻立下的军功。

句意是:自从马伏波南征之后,又有谁能立下更多的军功呢?

整首诗通过咏史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安定、国家安宁的渴望。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豪迈,语言流畅明快,格高调远,具有一种苍凉悲壮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