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聊极目,灏气碧胧胧。
挥手天门近,摩空日观崇。
人游蓬岛外,僧度薜萝中。
石嶂霞为幔,岩花锦作丛。
琳宫疑驾蜃,金涧冉垂虹。
胜会良非偶,留题付翠筒。
【注释】
登:攀登。圭山:即圭峰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为会稽第一胜景。椒:同“椒”,一种香草。这里指山巅。
极目:放眼远望。灏(hào)气:浩大的气流。碧胧胧(lóng):青翠而朦胧的样子。
摩天门:即天门,相传为禹王开凿,是登高远眺的名胜。日观:即日出观,亦称东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崇:高。
蓬岛: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僧度:僧人走过。薜萝(bì luó):薜荔、女萝等植物的通称。
霞为幔(màn):云霞像帷幔一样飘浮。岩花:岩石上的花草。锦作丛:像花团般密集。
琳宫:仙界宫殿。蜃(shèn):《说文》云:“蜃,大蛤也。”蜃吐气成楼台之形,故又名蜃楼。金涧:金色的水道,形容瀑布飞泻而下时水色呈金黄色,故又称金阙。
胜会:美景良辰。良:实在;确实。偶:机会。
留题:留下题诗。翠筒:翠绿色的竹简,古代文人写有佳句常以简帛记之。
【译文】
登上圭山顶峰和王老师吟咏诗篇
凭高极目远眺,那浩大无边的气流笼罩着大地。
挥手告别天门近在咫尺,摩空日观高耸入云。
人漫游于蓬莱仙境之外,僧人穿越薜萝之中。
石嶂之上云霞如同帷幕一般,岩石上长满了鲜花。
仙人居住的宫殿犹如蜃楼幻影,金光闪烁的瀑布从高处奔流直下。
如此美好的景致确实不是寻常,留下诗篇让人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诗是王令游历圭山峰顶与友人王师夔同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明快豪放,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凭高聊极目,灏气碧胧胧”,诗人登临圭山之巅,放眼四望,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激情和喜悦,他感到胸怀坦荡,心旷神怡。“凭高”二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的感受,“极目”则表明诗人要放眼看尽天下美景。“灏气”、“碧胧胧”描绘出一幅大气磅礴、朦胧缥缈的画面,使人产生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颔联“挥手天门近,摩空日观崇”,诗人仰望天际,仿佛伸手可触及天门之边,俯瞰脚下,只见日观峰巍峨挺立,高耸入云。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眼前的景色放大,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颈联“人游蓬岛外,僧度薜萝中”,诗人继续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蓬岛”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比喻诗人心中的向往之地;“薜萝”则是生长在岩石上的植物,这里比喻诗人心中的隐居之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清高脱俗的性格特点。
尾联“石嶂霞为幔,岩花锦作丛”,诗人继续描绘眼前的景色。“石嶂”是指奇险的山峦,“霞为幔”则形象地描绘出彩霞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岩花”指岩石上的花草,“锦作丛”则用来形容这些花草繁茂如锦,生机勃勃。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琳宫疑驾蜃,金涧冉垂虹”,诗人感叹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此美好,令人陶醉不已,不禁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感觉。“琳宫”指仙境中的宫殿,“蜃”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现象。这两句将仙境与现实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金涧”又暗示了瀑布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王令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明快豪放,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不仅展现了圭山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