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甸开黄域,圜陵象紫枢。
森沈诸籁寂,惨澹百灵趋。
登假皇慈降,升中嘉秩殊。
就坛苍璧瘗,扫地白云铺。
绿简藏金箓,朱书散赤符。
云璈奏钧乐,玉醴荐行厨。
展礼陈巫祝,趋跄集弁儒。
咒泉兴跃蜧,挥日却踆乌。
瑞蔼四和叶,神膏九土敷。
濯枝宁破块,意气藉嘘枯。
淋潦沾桑雉,流云傍舄凫。
欣兹桃李径,披洒待昭苏。
【注】方甸:方形的祭坛。祷喜雨:为祈雨而祈祷。黄域:指天帝所居之“黄屋”。圜陵:圆形陵墓。森沉:寂静。诸籁寂:指天地间的自然之声都静寂无声。惨澹:凄惨,萧条。百灵:各种神灵。假:借代。皇慈:皇帝的仁慈。降:降临。中嘉秩:天子的崇高地位和尊贵的礼仪。苍璧:古代祭天用玉制的礼器。瘗:埋藏。扫地:扫除地面。白云铺:形容云气布满大地。绿简:指道士所用的绿色符箓。金箓:金色的符箓。朱书:红色书写的神符。云璈:云状的音乐乐器。钧乐:《礼记·乐记》中有“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之说。玉醴:美酒。行厨:供奉祭祀用的厨房。巫祝:巫师和祝史。趋跄:匆忙走动的样子。蜧(yin 音银):一种小虫,传说能跳跃。挥日却踆乌:驱赶走太阳上的黑子。瑞蔼:吉祥的气息。四和叶:指四季和谐之气。九土敷:广大的土地充满生机。濯枝宁破块:洗去树木的枯枝,使之不生破块。意气藉嘘枯:凭借气息使枯木复苏。淋潦沾桑雉:雨水打湿了桑树。流云傍舄(zì)凫:流云飘到水边,野鸭随之而来。桑雉、舄凫:泛指水边的景物。桃李径:桃树与李树环绕的道路。披洒:披散,散发。昭苏:明亮起来,苏醒。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祈雨的赋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比喻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祈雨时天坛景象的宏伟壮丽,以及人们虔诚祈雨的情景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天帝的虔诚祈求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热切期望。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的首句“方甸开黄域”,就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视觉印象。在诗人的笔下,整个方甸仿佛是一个大黄屋,它的四周被黄土覆盖,显得格外庄严神圣。这一句诗,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祈雨场景的背景,而且预示着接下来的描写将会是一场庄重而隆重的大典。
颔联“圜陵象紫枢”,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圜陵比作紫色的枢机,仿佛是天帝的宝座,神圣而不可侵犯。这一句诗,不仅进一步烘托出了祈雨场景的庄严神圣,而且也为接下来的描述铺垫了基础。
颈联“森沈诸籁寂,惨澹百灵趋”则是诗人对祈雨场面的具体描绘。这里的“森沈”指的是山林间回荡的寂静之声;“惨澹”则是指天色阴沉、暗淡无光的景象;“百灵”则是各种神灵的象征;“趋”则表示纷纷赶来。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祈雨时的宁静祥和氛围,而且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天帝降雨的虔诚期盼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又通过描绘祈雨仪式的盛况来进一步烘托出祈雨场景的庄严神圣。诗人写到“登假皇慈降,升中嘉秩殊”,这里既指皇帝亲临祈雨现场,又指祈雨仪式中的嘉奖赏赐;“就坛苍璧瘗,扫地白云铺”,则描述了人们在祈雨现场焚烧苍璧、掩埋苍璧的过程;“绿简藏金箓,朱书散赤符”,则展现了人们手中握着金箓、神符,诵读经文的场面;最后两句“云璈奏钧乐,玉醴荐行厨”,则描绘了音乐声和佳肴美食齐飞的喜庆场面。这些诗句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祈雨仪式的盛况,而且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也使得祈雨场景更加显得庄严神圣、热闹非凡。
尾联“欣兹桃李径,披洒待昭苏”则是诗人对祈雨成功的祝愿。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祈雨后的桃李径比作新生的希望之地,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披洒待昭苏”则寓意着国家将在皇帝的庇佑下迎来春天般的复苏和重生。这两句诗既点明了祈雨的目的,又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在艺术构思上独具匠心,通过对祈雨场景的描绘和对祈雨仪式的描述,充分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追求,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语言技巧,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