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干世术,抱璞只自珍。
穷途一回首,翻为泣玉人。
侵晨理征帆,迢迢向河津。
行李莽无光,童仆亦逡巡。
川途已修阻,浊浪复崩奔。
且辨还山服,沿江采白蘋。
【注释】
原:指归隐。干世术:干禄取宠的权术。璞(pú):未经雕琢的玉。穷途一回首,翻为泣玉人:杜甫《赠韦左丞》诗:“穷巷归来望,青云独不还。”
侵晨:清晨。征帆:指行船时所挂的帆。河津:渡口。行李莽无光:行李杂乱无章。童仆亦逡巡:童子仆从也显得踌躇不安。川途已修阻:指水路已修整好而仍遇险滩。浊浪复崩奔:指江面上波浪汹涌澎湃。且辨还山服:指要披上蓑笠准备归山。沿江采白蘋:指在江边摘取白苹。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诗人晚年,诗人因避安史之乱,由成都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在途中写下这首七律。全篇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
首联“原无干世术,抱璞只自珍”,点明自己没有用世之才,只是珍藏着一颗美玉之心。“原”即本意,“干世术”与“抱璞”相对,表明自己志趣不在仕宦。诗人以“璞”喻己,说自己虽像一块未被琢磨的璞玉,但并不因此而自惭形秽;而是珍视自己这颗璞玉之心,希望有人能够识出它的价值。
颔联“穷途一回首,翻为泣玉人”,承上启下,写在人生旅途中遭遇挫折后的感慨。诗人回想当年仕途得意,如今却落得身陷困顿,不禁潸然泪下。“穷途”是比喻,指仕途失意;“一回首”是回忆,也是感叹。诗人由“抱璞”想到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由“无干世术”说到“翻为泣玉人”,由对仕途失望转而对世事感到厌倦,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颈联“侵晨理征帆,迢迢向河津”,写诗人早起整理行囊,乘船出发去往河津的情状。“征帆”是诗人此行所乘坐的船只。“河津”即渡口,诗人打算从这里渡过黄河,继续南行。这一句写出了旅途的艰难,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尾联“行李莽无光,童仆亦逡巡”,写诗人的行李简陋,仆人也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进一步渲染旅途的艰辛和孤寂。最后两句“且辨还山服,沿江采白苹”,则点明此行的目的是归隐。诗人想披上蓑衣、戴好斗笠,准备回到故乡去种田采药。这既是他晚年生活的一种安排,也是他内心渴望自由的一种表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飘泊生涯中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对自己一生功业的无限感慨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