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霜气微,孤村澹斜阳。
依依闻邻笛,我怀憯以怆。
眷彼同心人,胡为委山岗。
海国三千里,游魂归路长。
入门不见人,但见此黄肠。
旅葵蔓荒阶,枯藓上颓墙。
思子平生欢,微吟暗自伤。
蔬盘罗野簌,且复荐壶觞。
放声聊一哭,掩袂出长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诗歌内容要点,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及评价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原诗,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圈出相关字词句并加以赏析。

“同万益之刘平子梁伯静嘉荐侄出郭酹吴非熊”:同万益之的刘平子,梁伯静,我向你们推荐我的侄子,到城外去祭奠吴非熊。注释:“同万益之”,是说万益之是我的朋友;“刘平子”,“梁伯静”“,都是作者的朋友。“出郭”,指离开城市或乡村;“酹”,以酒洒地祭奠。译文:和万益之的刘平子、梁伯静一同推荐我的侄子到城外去祭奠吴非熊。

“出郭霜气微,孤村澹斜阳。依依闻邻笛,我怀憯以怆”:走出城来天气微凉,只有孤单的村庄在夕阳下显得暗淡。听到邻家传来凄凉的笛声,使我满怀悲伤。注释:“微”,指天微凉;“憯”,悲伤之意。译文:走出城来天气微凉,只有孤单的村庄在夕阳下显得暗淡。听到邻家传来凄凉的笛声,使我满怀悲伤。

“眷彼同心人,胡为委山岗。海国三千里,游魂归路长”:怀念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为何抛弃家乡到山岗上隐居?海国有三千里,游魂回归故土的路很长啊。注释:“眷”,怀念;“委”,弃置;“胡”,为什么;“游魂”,这里指游子;“海国”,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译文:怀念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为何抛弃家乡到山岗上隐居?海国有三千里,游魂回归故土的路很长啊。

“入门不见人,但见此黄肠。旅葵蔓荒阶,枯藓上颓墙”:进了门看不见人,只见满院都是黄肠。旅人留下的葵花茎蔓生满了台阶,苔藓爬满了颓坏的墙壁。注释:“黄肠”,“黄”是草名,“肠”即木,是古人筑墓的材料。“黄肠”,这里指墓穴里埋着的草料;“旅葵”,野葵;“蔓”,蔓延;“颓墙”,颓坏的墙壁,意为墙已倒塌,没有支撑。译文:进了门看不见人,只见满院都是黄肠。旅人留下的葵花茎蔓生满了台阶,苔藓爬满了颓坏的墙壁。

“思子平生欢,微吟暗自伤”:想起我们平生欢乐的日子,默默吟咏独自感伤。注释:“思子平生欢”,指想起往日的欢乐生活;“微吟”,低声吟咏;“暗”,指默默;“伤”,感伤之意。译文:想起我们平生欢乐的日子,默默吟咏独自感伤。

“蔬盘罗野簌,且复荐壶觞”:蔬菜盘子摆了一盘野菜,再倒一杯酒请他喝。注释:“蔬盘”,指蔬菜一类的食物;“罗”,摆;“野簌”,野菜;“觞”,盛酒器具。译文:蔬菜盘子摆了一盘野菜,再倒一杯酒请他喝。

“放声聊一哭,掩袂出长廊”:放声大哭一声,掩面走出长廊。注释:“长廊”,长廊屋檐下的回廊;“掩袂”,掩袖,意思是用手遮住脸。译文:放声大哭一声,掩面走出长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小诗。全诗四段,前二段写送别时情景,后两段则抒发了对亡友的思念之情。

首段写与好友离别的情形。起句“同万益之刘平子梁伯静嘉荐侄出郭酹吴非熊”,交代了送别的时间、人物和原因。万益之、刘平子、梁伯静都是作者的朋友,他们共同推荐作者的儿子到外县祭祀吴非熊(吴国大夫),所以作者要和他们一同前往。

次句“出郭霜气微,孤村澹斜阳。依依闻邻笛,我怀惨以怆”,描写了离开城市后的景象。出城时天气已经转凉,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村落在斜阳下显得十分冷清寂寞。听到邻家传来凄婉哀伤的笛声,使诗人不禁悲从心来、黯然神伤。这里的“孤村澹斜阳”和“闻邻笛”都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忧伤之情。

第三段“眷彼同心人,胡为委山岗。海国三千里,游魂归路长”。诗人想起了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为何抛弃家乡到山岗上隐居呢?海国的路途遥远,而游子的魂魄却归返故乡的道路漫长啊!这里的“胡为”一词,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惋惜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段“入门不见人,但见此黄肠。旅葵蔓荒阶,枯藓上颓墙。”描述了进入家门后的情景。进门看不到一个人,只见满院都是用黄肠木制成的棺材,荒草丛生的台阶上生长着蔓延的野葵。这里的“黄肠”指的是古时的棺材材料,而“旅葵蔓荒阶”则形象地描绘了家中荒凉破败的景象。

尾段“思子生平欢,微吟暗自伤。蔬盘罗野簌”,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相处的快乐时光,默默地吟咏、独自感伤。最后两句“蔬盘罗野簌,且复荐壶觞”,则是说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饭菜,端出来给朋友品尝。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深情厚意,又展现了他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

全诗通过送别和朋友之间的回忆,表现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生动的景物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