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伯伦裔,沈冥亦耽酒。
饮可容数升,其才有八斗。
半酣濡墨沈,挥笔如扫帚。
清如风入篁,细似丝抽藕。
余本畸世人,迂疏独相耦。
晨游袂必联,清夜门可叩。
摊书曰满床,压酒亦盈缶。
子来聊共斟,且把新诗纠。
赠刘平子
刘生伯伦裔,沈冥亦耽酒。饮可容数升,其才有八斗。
半酣濡墨沈,挥笔如扫帚。清如风入篁,细似丝抽藕。
余本畸世人,迂疏独相耦。晨游袂必联,清夜门可叩。
摊书曰满床,压酒亦盈缶。子来聊共斟,且把新诗纠。
注释:
刘生:指诗人的友人刘平子。伯伦:屈原的字,这里代称友人刘平子。沈冥亦耽酒:沉溺于饮酒之中。沈,沉溺;冥,深沉;耽酒,嗜酒。
饮可容数升,其才有八斗:他的酒量可以容下几升,才华却只有八斗(古代一种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
半酣: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濡墨沈:沾满墨水。
挥笔如扫帚:写起文章来如同挥动扫帚一样有力。扫帚,一种农具,用木柄和铁头制成。
清如风入篁:清高得像竹林中的清风。篁(huáng)竹林,竹子长成的树林。
细似丝抽藕:纤细得就像藕丝一样。丝,丝缕;抽,抽取;藕,莲藕。
畸世:与众不同的人世。畸,与“正”相对。
迂疏:迂腐而疏阔。
晨游:早晨游玩。袂:袖子,衣襟。
清夜:清静的夜晚。
门可叩:门前可以敲门进来。叩,敲。
摊书:展开书卷。
满床:床上摆满了书籍。
压酒:酒坛被压得很实。
子:对平子的尊称。
聊:姑且,暂且。
纠:纠正错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刘平子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赞美了刘平子的才情与品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首联“刘生伯伦裔,沈冥亦耽酒。饮可容数升,其才犹八斗。”开篇点明了刘平子的身世背景及其个性特点。刘生是屈原的后代,性情沉溺于饮酒之中,他的酒量足以容纳几升,而其才华却远不及酒量大。这一联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刘平子的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他的才华横溢。
颔联“半酣濡墨沈,挥笔如扫帚。清如风入篁,细似丝抽藕。”进一步展现了刘平子在酒后挥毫泼墨的风采。他喝酒喝到半醉时,拿起毛笔就写出了如风般清新的文字,文字的韵味犹如竹林中吹过的清风一般悠扬。同时,他也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物象,使得文字如同丝线般细腻生动。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刘平子豪放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厚造诣。
颈联“余本畸世人,迂疏独相耦。晨游袂必联,清夜门可叩。”则转而描写了诗人自身的生活情趣。诗人虽然出身不凡,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个性和追求。他在清晨游玩时总是与好友们结伴而行,而在夜深人静时,他们也能相互拜访交流心得。这种与人为善、乐于交友的品德让人敬佩不已。
尾联“摊书曰满床,压酒亦盈缶。子来聊共斟,且把新诗纠。”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畅饮的美好场景。他们摊开书卷,让满床的书籍都堆成了山;他们压上酒坛,让酒瓮都装满了酒。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品评诗文,互相切磋学习,其乐融融。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又富有情感,通过描绘刘平子的形象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人际交往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