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飙肃桂宇,噭噭征鸿呼。
之子事远游,马首傃川涂。
计程八千里,抵役在帝都。
帝都何巨鹿,九域十二衢。
东阁罗英髦,西昆储图书。
观光来上国,策名在修途。
大鹏负六翮,安能恋枌榆。
浮沉各异尚,何以慰区区。
愿言崇令德,爱子千金躯。
【注释】
1、送蒋伯瑞游北雍:送蒋伯瑞赴北雍读书。北雍,指国子监。
2、金飙肃桂宇:秋高气爽,秋风萧瑟。
3、噭噭征鸿呼:大雁鸣叫,声如号角。
4、之子:他,指蒋伯瑞。
5、马首傃:意谓顾盼。
6、计程八千里:行程八千里。计程,计算路程。
7、抵役:到达服役的地方。
8、巨鹿:汉高祖刘邦所封地,即钜鹿郡。在今河北省平泉县西南。
9、九域十二衢:九域,九州;十二衢,十二条道路,泛指各地。
10、东阁罗英髦:东阁学士,指朝廷中文士。英髦,英俊有才的人。
11、西昆储图书:西昆,唐代洛阳城名,指洛阳为学术中心。储图书,收藏典籍。
12、观光:指来此观赏风景。上国,指京都长安。
13、策名:立名,指取得功名。修途,指仕途。
14、大鹏负六翮:大鹏鸟有六个翅膀。比喻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
15、安能恋枌榆:不能留恋乡土。枌榆,指桑树和榆树,这里代指家乡。
16、浮沉各异尚:浮沉,指升沉得失。异尚,不同的志向和追求。
17、区区:形容微小。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友人蒋伯瑞去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诗。诗的前四句写景,渲染出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后四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全诗情感真挚,笔法简练,意境高远。
第一二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并描绘了一幅秋风吹拂、金风浩荡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之子”二字则把送别的对象——蒋伯瑞引入诗中,使诗的意境更加开阔。接下来两句,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大雁比作信使,传书带报,直呼其名,仿佛要与友人道别。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远行的具体写照,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第三四两句是说,蒋伯瑞要去远方求学,诗人希望他早日成才,为国家作出贡献。“计程八千里”,说明路途遥远;“抵役在帝都”,表明目的地是京城长安。这两句不仅交代了友人出发的时间和目的地,而且暗含了对友人远行的期望。
第五六两句描写友人到达京城后的情形。友人到了京城后,将会受到皇帝的接见,被委以重任。“帝都何巨鹿”,是说帝都就像巨鹿那样辽阔广大;“九域十二衢”,是说京城里的道路纵横交错,十分繁华热闹。这两句既写出了皇城的宏伟壮丽,又表现了友人的幸运和得意。
最后四句,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祝愿与勉励。“东阁罗英髦”,“西昆储图书”,都是说友人在京城中的地位很高,学问渊博,才华横溢。“观光来上国”中的“观光”一词,既指来京观瞻,又含有仰慕的意思。“策名在修途”,则是说友人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这两句既是对友人前途的祝愿,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志向。
整首诗从送别的场景写到友人远行,再写到友人到京后的荣宠,最后写到友人建功立业,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完整。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