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百丈泉,迸流穿石罅。
上有千仞松,盘拿互相亚。
寒飙六月起,惊涛莽崩泻。
龙鳞珠雾喷,麈尾箭波射。
葱郁似含春,清凉可消夏。
閟岩夐深靓,悬磴绝潇洒。
兰楣支杏梁,缥缈连云架。
药臼倚松根,茶寮当竹下。
石几净无尘,丹书研露写。
苔印芒履滑,枝碍罗巾絓。
观世得沈冥,寄怀任骚雅。
名利两蜗牛,乾坤一指马。
言从静者居,请息俗士驾。
题松泉雅适卷
泠泠百丈泉,迸流穿石罅。
上有千仞松,盘拿互相亚。
寒飙六月起,惊涛莽崩泻。
龙鳞珠雾喷,麈尾箭波射。
葱郁似含春,清凉可消夏。
閟岩夐深靓,悬磴绝潇洒。
兰楣支杏梁,缥缈连云架。
药臼倚松根,茶寮当竹下。
石几净无尘,丹书研露写。
苔印芒履滑,枝碍罗巾絓。
观世得沈冥,寄怀任骚雅。
名利两蜗牛,乾坤一指马。
言从静者居,请息俗士驾。
【注释】
①泠泠:水声。百丈:一作“百尺”,指高耸入云的松树。
②迸流穿石罅:泉水奔腾直泻石缝中。
③千仞:一作“千寻”,形容极高的山。
④盘拿:盘曲。亚:环绕。
⑤寒飙:急风。六月:一年中的第六个月。
⑥惊涛:猛烈的波涛。莽:广大的样子。
⑦龙鳞:指瀑布飞溅的水珠如龙鳞。珠雾:形容水珠如珍珠般晶莹。
⑧麈尾:大麈尾,古代的一种拂尘。箭:疾飞的样子。
⑨葱郁:茂盛的样子,也形容草木青翠繁盛。含春:春天里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⑩閟(bì)岩:幽深的石岩,形容山峰高大,难以攀登。
⑪悬磴:高高的石阶。绝潇洒:非常清新、爽朗。
⑫兰楣:指悬挂于松树上的兰花形装饰物,也指以兰草为饰的房屋门楣。杏梁:用杏木制作的屋梁。此处泛指房屋的梁。
⑬缥缈:形容烟雾缭绕,飘渺不定的样子。连云架:高架在云端上。
⑭药臼:药杵或捣药臼,是制药的工具。依松根:倚靠在松树根下。
⑮茶寮:茶室,茶馆,这里指品茗的地方。
⑯石几:放置于岩石上的小几桌,用来放置茶具等物。
⑰丹书:朱红色的字,指用朱砂书写的经文。研露:研磨露水。写:书写。
⑱苔印:指苔藓的痕迹,也比喻岁月留下的痕迹。芒履滑:指踩在苔藓上,使脚步变得光滑。枝碍罗巾絓(xié):树枝阻碍了衣带,使衣服变得松散。
⑲观世:观察世间。得沈冥:得到沉静的境界。
⑳寄怀:寄托怀抱,寄托情怀。任骚雅:任由自己吟诵骚体诗歌。
㉑名利:功名利禄,也指世俗的功利。蜗牛:喻指像蜗牛一样缓慢、无为地生存的人。
㉒乾坤:天地。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㉓静者:指心境宁静的人,这里指隐士。
㉔请息俗士:请求让世俗之人停止忙碌。
【赏析】
此诗为题咏松泉雅适之作,描绘了作者游历山水时所见松泉景色之美和对松泉之景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泠泠百丈泉,迸流穿石罅。”以泉水的声音开头,描绘出泉水奔流不息的景象,形象生动。“迸流”二字,更突出了泉水的湍急和力量。“穿石罅”则描绘了泉水冲刷着石头缝隙的景象,给人一种大自然的力量感。
颔联“上有千仞松,盘拿互相亚。”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高大和苍劲。“盘拿”和“互相亚”这两个词,分别形容了松树的弯曲形态和相互交错的状态,使得整句诗更加具有动态感。
颈联“寒飙六月起,惊涛莽崩泻。”则是描写了松泉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狂风和汹涌的波涛,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诗人通过对这种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转而描述松泉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龙鳞珠雾喷,麈尾箭波射。”这两句诗描绘了瀑布飞溅的水珠如同龙鳞一般闪亮,而水波激荡则犹如大麈尾扫过的疾风一般迅猛。这种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股磅礴的力量和美丽。
诗人又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松泉周围的环境与其他景物进行对比。“葱郁似含春,清凉可消夏。”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松泉周围的植被和气候特征。“葱郁似含春”描绘了植被的茂盛和生机盎然;“清凉可消夏”则描绘了气候的宜人与舒适。这样的对比,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对松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诗人又通过进一步的描绘,来表现松泉周围的美景。“閟岩夐深靓,悬磴绝潇洒。”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山峰的幽深和石阶的清秀。“閟岩”是指深藏不露的山峰;“悬磴”则是指高高挂起的石阶。这些词语的使用,让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诗人又通过具体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于松泉的喜爱之情。“兰楣支杏梁,缥缈连云架。”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悬挂于松树之上的兰花形装饰物和连接天空的高高石桥。“缥缈”一词,则形容了云雾缭绕、飘渺不定的样子。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松泉的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丹书研露写,苔印芒履滑。”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松泉相伴的情景。“丹书研露写”指的是用丹色书写的文字记录下松泉之美;“苔印芒履滑”则是指踏在苔藓覆盖的地面上,留下了光滑的痕迹。这样的描绘,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与松泉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那份宁静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出了松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