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树生来如许久,闻道台成树已有。
树根入土知几深,土面蟠根已半朽。
暗想累台覆土时,根株著土一齐移。
台高不改旧规格,树古年年发新枝。
五马门前一径深,森森台畔表乔林。
为言世远思培植,更筑崇基护绿阴。

【注释】

高台古树:指高大的树木。行为区茂:意为“树生来就茂密”。对:面对。昆玉:指王公贵族子弟,这里泛指树木。作其树:种植这棵树。先大夫:指先王。手植:亲自种植。

此树生来如许久:这棵树生长得很久。闻道台成:听说府衙建成。有:存在。

树根入土知几深:树根深入土中。土面蟠根已半朽:土面上的树根已经腐烂了一半。

暗想累台覆土时:暗想当年官府盖房的时候。累台:层层叠加的土台。

根株著土一齐移:树根和树身一起被移植到了土台上。台高不改旧规格:土台上的建筑保持原有的规模。

树古年年发新枝:这棵老树每年都能长出新的枝叶。

五马门前一径深:在府衙门口有一条深深的小径。森森台畔表乔林:茂盛的树林环绕着土台。

为言世远思培植:我在这里为世世代代培养这棵树而感到骄傲。更筑崇基护绿阴:更加修造一座高大的基座来保护它。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把千年古树与官府建筑联系起来,借赞美古树歌颂古代官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之情。全诗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意境深远,寓意丰富,语言简练,形象鲜明。

首句“高台古树”点明题旨,指出要赞美的是一棵生长在高台上的千年老树。接着用“行为区茂”四字,说明这棵树生长得多么繁茂。这一句是总写。接下来两句又分别从“树生来如许久,闻道台成树已有”,写出这棵古树的来历和特点。“树根入土知几深,土面蟠根已半朽”,则具体描绘了这棵古树的生长状况。“暗想累台覆土时,根株著土一齐移”,则联想到当年官府盖房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无限感慨。“台高不改旧规格,树古年年发新枝”,这句诗既写出了古树依然旺盛的生长状态,又暗示出了历代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主题上来,“为言世远思培植,更筑崇基护绿阴”,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说,因为世事沧桑,所以更应该重视这棵古树的保护工作。最后两句,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说,因为世事沧桑,所以更应该重视这棵古树的保护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