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青天转,空房丹鸟飞。
汗从郎背拭,香时隔年衣。
注释:河汉青天转,天空中的银河流动着;空房丹鸟飞,房间里的丹顶鸟儿飞翔。汗从郎背拭,男子擦拭额头上的汗水;香时隔年衣,隔年的衣物散发出香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士人生活的诗。诗中描述了一位士人在家中休息时的情景,他仰望星空,看到银河在转动;他低头看到房间中的丹顶鸟儿正在飞翔。然后他起身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接着闻到了隔年衣物散发出的香气。整首诗通过描绘士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河汉青天转,空房丹鸟飞。
汗从郎背拭,香时隔年衣。
注释:河汉青天转,天空中的银河流动着;空房丹鸟飞,房间里的丹顶鸟儿飞翔。汗从郎背拭,男子擦拭额头上的汗水;香时隔年衣,隔年的衣物散发出香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士人生活的诗。诗中描述了一位士人在家中休息时的情景,他仰望星空,看到银河在转动;他低头看到房间中的丹顶鸟儿正在飞翔。然后他起身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接着闻到了隔年衣物散发出的香气。整首诗通过描绘士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诗名:泊下雉渎分乌字 ``` 泊下雉渎分乌字,野泊当娄水,苍茫接太湖。吴王曾射雉,越客但闻乌。此夜惟明月,千年空霸图。谁将一卮酒,相与酹江芜。 ``` 注释与赏析 1. 野泊当娄水 - 描述了诗人的船停靠在娄水旁,周围景象荒凉,水面平静。 - “苍茫”表达了水天相接时的辽阔和模糊感,“接太湖”则强调了地理上的连接。 2. 苍茫接太湖 - 通过“苍茫”和“接”
诗句释义 1 薄暮孤帆住: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孤舟停泊的情景。"薄暮"指的是天色将晚,"孤帆"则是指孤独的船只,"住"则表示停留。 2. 春波点雪轻:春天的波浪拍打着水面,就像雪花轻轻落在波纹上一样。这里的“春波”指的是春天的水面,"点雪"则是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轻"强调了雪花落下的轻柔。 3. 深溪风有竹:深谷中的溪流旁生长着竹子。"深溪"指的是很深的溪流,"风"描述了风吹动竹林的声音
【注释】 山行:在山林中行走。九月犹残暑,山行怯路长。 犹:还有;残暑,指残余的暑气;山行,指山中的行程。怯:害怕、畏惧。 日斜微送雨,云湿不生凉。 日斜,太阳西坠;微,轻微地;送,带来;雨,下雨;湿,潮湿;生凉,感到凉爽。 烟际林深黑,虹边天半黄。 烟际,指树林的上空;林深黑,指树林深处天色昏暗;虹边,指雨后彩虹的边缘;天半黄,指天空一半呈黄色。 客衣沾白苎,暮色岂高唐。 客衣,指穿着的衣服
夜归 故园风物好,似待野人归。 白屋闻乡语,青山识敝衣。 水深星影大,野旷月痕微。 昨日怜群雁,江天与共飞。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故园风物好” - 关键词: 故园、风物 - 解释: 诗人在夜晚归家时,感受到故乡的美好自然风光。这里的“风物”,指的是家乡的自然景色和环境。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回归时的愉悦心情。 第二句:“似待野人归” - 关键词:
【注释】 除夜:除夕。异乡人:在外地的人。 世事:世间的万事万物。复:再次,再度。 流年:指时间流逝。旧春,指去年春天。 皋鱼,即伍子胥。《左传》记载:吴国被越打败后,夫差要杀掉忠谏之臣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山里,自刎而死。“岁岁”句,意思是说每年除夕之夜都如此,所以叫“岁岁”。满巾,泪水洒满了巾。 【赏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是作者旅居异地时所写,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哀愁
注释: 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 驿程疏雨外,山县大江西。 讼简知花落,官闲听鸟蹄。 却忘身是吏,随意坐清溪。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谓,字文昌,唐朝人,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代表。这首诗描绘了张谓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首联“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意思是说,你即将离开严陵前往睦下邑,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移动着,使得船身也显得有些低垂
荒村 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 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 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 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乡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关注。首句“送客出荒村”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如“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破败、冷清的村落之中。 诗中的“树死藤犹挂
偶晴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 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 注释: - 偶晴:偶然晴朗的日子。 -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半个月没有出门,脚下的青苔已经长到了脚边。 -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突然之间,暖和的阳光下虫子从树上爬出来,夕阳下的村庄传来马鞭声。 -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收割后的水面上空荡荡,樵夫背着干柴走回家的路上
【释义】: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译文】: 夜热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注释: 夜热 (yè rè):夜晚热得难以入睡。夜热:形容夜间炎热难当。 入夜犹烦暑:到了夜里,还感到烦闷暑气。 中宵想玉潭
樊榭:指作者的居所。 夫人仙去远,樊榭尚知名:夫人(指诗人的妻子)已经仙逝,但樊榭(诗人的住所)仍被人称道。 月落迷妆镜,花深断宝缨:月亮落下,使得梳妆用的镜子显得暗淡,花木深处,折断了珍贵的装饰物(宝缨)。 山川今喜托,天地故难凭:山川自然喜欢寄托于人,但天地间的事物却无法凭借。 倘是吹箫处,应闻有凤鸣:如果这是吹箫的地方,那么一定会听到凤凰的叫声。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首句“夫人仙去远”
美目扬双蛾出自《子夜歌》,美目扬双蛾的作者是:子夜。 美目扬双蛾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美目扬双蛾的释义是:美目扬双蛾:美丽的眼睛眉梢上扬。形容女子眼含秋波,风姿绰约。 美目扬双蛾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美目扬双蛾的拼音读音是:měi mù yáng shuāng é。 美目扬双蛾是《子夜歌》的第251句。 美目扬双蛾的上半句是: 巧笑茜两犀。 美目扬双蛾的全句是
巧笑茜两犀出自《子夜歌》,巧笑茜两犀的作者是:子夜。 巧笑茜两犀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巧笑茜两犀的释义是:巧笑茜两犀:形容女子笑容甜美,眼角微微上扬,眼神明亮如同犀牛角般珍贵。 巧笑茜两犀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巧笑茜两犀的拼音读音是:qiǎo xiào qiàn liǎng xī。 巧笑茜两犀是《子夜歌》的第250句。 巧笑茜两犀的上半句是:光风动纨素。
光风动纨素出自《子夜歌》,光风动纨素的作者是:子夜。 光风动纨素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光风动纨素的释义是:光风动纨素:阳光和轻风摇动白色的细绢。 光风动纨素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光风动纨素的拼音读音是:guāng fēng dòng wán sù。 光风动纨素是《子夜歌》的第249句。 光风动纨素的上半句是: 朝日照绮钱。 光风动纨素的下半句是: 巧笑茜两犀。
朝日照绮钱出自《子夜歌》,朝日照绮钱的作者是:子夜。 朝日照绮钱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朝日照绮钱的释义是:朝日照绮钱:清晨的阳光照在美丽的丝币上。 朝日照绮钱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朝日照绮钱的拼音读音是:cháo rì zhào qǐ qián。 朝日照绮钱是《子夜歌》的第248句。 朝日照绮钱的上半句是:其四十二。 朝日照绮钱的下半句是:光风动纨素。
其四十二出自《子夜歌》,其四十二的作者是:子夜。 其四十二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四十二的释义是:《子夜歌》其四十二释义: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可老,海可枯。 相思相望不相亲,唯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其四十二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四十二的拼音读音是:qí sì shí èr。 其四十二是《子夜歌》的第247句。
玉指弄娇弦出自《子夜歌》,玉指弄娇弦的作者是:子夜。 玉指弄娇弦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玉指弄娇弦的释义是:玉指弄娇弦:指女子用玉般洁白的手指轻轻拨弄着娇媚的琴弦。这里用以形容女子弹琴时的优雅姿态和动人神韵。 玉指弄娇弦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玉指弄娇弦的拼音读音是:yù zhǐ nòng jiāo xián。 玉指弄娇弦是《子夜歌》的第245句。 玉指弄娇弦的上半句是
口朱发艳歌出自《子夜歌》,口朱发艳歌的作者是:子夜。 口朱发艳歌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口朱发艳歌的释义是:口朱发艳歌:口含朱唇,头发如歌般艳丽。形容女子妆容艳丽动人。 口朱发艳歌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口朱发艳歌的拼音读音是:kǒu zhū fā yàn gē。 口朱发艳歌是《子夜歌》的第244句。 口朱发艳歌的上半句是:含羞未肯前。 口朱发艳歌的下半句是:玉指弄娇弦。
含羞未肯前出自《子夜歌》,含羞未肯前的作者是:子夜。 含羞未肯前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含羞未肯前的释义是:含羞未肯前:害羞而不愿意向前走。 含羞未肯前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含羞未肯前的拼音读音是:hán xiū wèi kěn qián。 含羞未肯前是《子夜歌》的第243句。 含羞未肯前的上半句是: 恃爱如欲进。 含羞未肯前的下半句是: 口朱发艳歌。
恃爱如欲进出自《子夜歌》,恃爱如欲进的作者是:子夜。 恃爱如欲进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恃爱如欲进的释义是:依仗爱情如同想要进一步亲近。 恃爱如欲进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恃爱如欲进的拼音读音是:shì ài rú yù jìn。 恃爱如欲进是《子夜歌》的第242句。 恃爱如欲进的上半句是:其四十一。 恃爱如欲进的下半句是:含羞未肯前。 恃爱如欲进的全句是:恃爱如欲进
其四十一出自《子夜歌》,其四十一的作者是:子夜。 其四十一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四十一的释义是:《子夜歌》其四十一释义: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同衾欢爱尽,适得展眉妆。 其四十一是晋代诗人子夜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四十一的拼音读音是:qí sì shí yī。 其四十一是《子夜歌》的第241句。 其四十一的上半句是: 。 其四十一的下半句是: 恃爱如欲进。
兹游 山水平生愿,兹游亦偶逢。 溪清石五色,山转路千重。 片雨孤峰入,余霞众壑浓。 滩声风浩浩,花气草茸茸。 波纹将崩石,云浮不尽松。 濑船牵月上,水碓杂云舂。 宿傍鱼龙窟,行随虎豹踪。 同行携郑老,日遣画芙蓉。 译文: 我一生向往山水,这次偶然来到这里。 溪水清澈石头五颜六色,山路蜿蜒千回万转。 细雨飘落在孤峰之上,余晖洒在群山之中。 滩声如波浪般浩大,花香与草木的气息交织。
【注释】 过文长故业作:题一,即《酬字堂前双燕》。文长,即文徵明。 水莲巷口夕阳斜,细雨东风湿杏花:水莲巷在苏州城西,是有名的水乡,有“十里荷花”之称。巷口有座亭名“看山亭”,亭边种有一株百年老杏树,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满树繁花,如火似霞,十分壮观,人称“看山杏”。 酬字堂前双燕子,不知今日属谁家?:酬字堂在苏州城西北的沧浪亭附近,是明朝大书画家文徵明的故居。 【赏析】
灵岩山 响屟廊空香径微,千年往迹故应非。 青山花草斜阳下,唯见残僧晒衲衣。 注释: 灵岩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响屟廊空香径微,千年往迹故应非。 响屟廊:指灵岩山上的响屟廊,是一处古代建筑,现已不存。空香径:意为香气弥漫的小径,现在已经没有了踪影。 千年往迹:指过去的历史遗迹,这里指的是灵岩山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历史事件。 故应非:应该已经被遗忘或者消失了。 青山花草斜阳下,唯见残僧晒衲衣
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味十分独特,以下是逐句解释: 1. "逸态娇姿袭兰麝":形容女子的体态优雅娇美。"逸态"指超脱的神态,"娇姿"指娇媚的身姿,"袭"在这里是“模仿”的意思,"兰麝"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香气,这里指她身上散发的香气。 2. "宫前风柳腰肢借":形容女子在宫殿前的柳树下,她的身形被风轻轻摇曳,仿佛柳枝一样柔韧。"风柳"指的是柳树,"腰肢"是指女子的身体。"借"在这里是“借助”的意思
【注释】 1.玳瑁钗:玳瑁是一种美丽的贝壳,这里用作钗的装饰。 2.金凤低:金凤指金凤钗,低是低垂的样子。 3.浅黄衫子剪银泥:浅黄色的小衫,用银泥做成的衣服。 4.丽玉寒香方二八:美丽的女子,香气如玉般清新。 5.倚市招郎两相䊺(jiǎ):在市集上招揽男子,形容女子风姿绰约。 6.逢花采之须及新:见到鲜花就采摘,形容女子善于抓住机会。 7.莫待花残空怨春:不要等到花朵凋零后才后悔春天的离去。
``` 湘水巫云曲 湘江之水巫山云,朝暮相思那得分。 渺渺高堂怨巫女,斑斑楚竹恨湘君。 湘君巫女知何处,水中月色烟中树。 只解春来幻作花,不解花飞没春路。 阳台故道竟微茫,黄陵古庙久荒凉。 鸳鸯锦水偏齐翼,鹦鹉芳洲空断肠。 断肠复断肠,问君苦不苦? 解佩江边忆楚妃,采莲渡口思交甫。 草色如天染绿尘,杨花似雪扑青蘋。 水为帝子眼中泪,云是襄王梦里人。 梦里眼中俱不见,非烟非雾犹相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