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梧桐树,亭亭相与许。
中夜闻人声,疑是见君子。
【注释】
- 梧桐:指梧桐树。
- 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
- 中夜:半夜,深夜。
- 君子:这里指朋友。
- 相与:相互。
【赏析】
《寓武昌郡寄真定刘晋川先生》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作。这首诗以梧桐比喻朋友。梧桐树密密成行,亭亭玉立,枝叶繁茂;深夜里听见人声,疑是见到了君子(友人)。全诗语言清新自然。
密密梧桐树,亭亭相与许。
中夜闻人声,疑是见君子。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表达技巧方面分析其作用及效果。 首先看第一句“万国衣冠共一新”,这是写极乐寺在新年里,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大家穿着节日的新衣服,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佳节。“万国”指天下各国、各地;“衣冠”代指人们。“共一新”即一起焕然一新。“新”,这里既指衣着,也指事物更新。这句诗描写了极乐寺新年里的盛况
【注释】 疏钟:稀疏的钟声。武昌:古地名,今湖北鄂城。云房:指佛寺中的僧舍。何由:如何。流水有情怜我老:长江水波因我年老而更加同情我。断人肠:使人肝肠寸断。鹦鹉洲:又名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芳草:指江边长满芳草的小洲。题:写诗。大别:即大别山,在今湖北省西部。原非分别者:不是要分别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乾道八年(1172)秋在江西铅山县游石门涧时所作
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 探索古人诗意生活之美 1. 诗篇解读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 2. 诗句赏析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表达对知己珍重的深厚情感 - 四海之内外皆为知己,心与心相连如邻里 - 反映朋友间深厚情谊 - 无论相隔多远,友情不减 2. “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 - 揭示古人自我解忧之方式 - 通过诗文来暂时逃避现实压力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1)重门天险设居庸:居庸关是明代边防重地,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县南口西北,为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重门天险即指居庸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 (2)百二山河势转雄:百二山河即指居庸关的形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势雄伟,气势磅礴。百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简明、准确、连贯和得体,重点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考核选取并组合诗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晓行逢征东将士却寄梅中丞”是第一句,意思是早晨行走在路上遇到征伐东方边境的将士们而寄给梅中丞(作者)。 【答案】 译文:在城西烽火连天,百位将军驻守着边关,寒烟升起万家炊烟袅袅上升
【注释】 ①无端:无缘无故。滞落:停留。江濒:江边,指临江而居。故人:老朋友。②三(shān)元:指三元解元,科举考试中第一名。浪迹:到处漂泊。③深院:指深宅大院。孙身:孙子,指作者的孙子,即作者的曾孙。④八斗:指八斗之才。八斗之才,比喻才学高强。留客:留住客人。赋诗:写诗。千钟:形容海量,酒量极豪。何妨:不妨。老子: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自己。倍:加倍,更加。精神:精力,活力。 【赏析】
读(lù读)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怀古独称刘。千寻铁锁沈江底,百万龙骧上石头。赋就群公皆阁笔,功成二子莫为雠。钟山王气千年在,不见长江日夜浮。 译文: 王濬的楼船驶向下益州(今四川成都),只有你(指刘禹锡)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怀古诗。千寻(一千里)长的铁链沉入江底,百万条龙马般的船只驶向石头城。你的诗作使许多官员都放下手中的笔,你的功绩让两个儿子不再相争
诗歌原文: 三马同槽买邺都,转身卖与小羌胡。 山涛不是私忧者,羊佑宁知非算无。 天堑长江权入晋,地分左衽终输吴。 当时王谢成何事,只好清谈对酒垆。 注释: - 三马同槽(比喻):形容权力集中,容易引发内斗; - 买邺都(指购买邺城):指的是历史上的曹操统一北方后将邺城作为首都; - 转身卖与小羌胡(指背叛):形容政治上的背叛和转瞬即变的局势; - 山涛不是私忧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观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世道由来未可孤,百年端的是吾徒”,意思是:自古以来,世间的事情都是不可预料的,人生在世百年的时光,终究是我们自己。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 “时逢重九花应醉,人至论心病亦苏”,意思是:又是一个重阳节,花儿盛开的时候我沉醉其中;人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心情愉悦
【注】: 1. 望鲁台礼谒二程祠:在鲁台礼谒二程祠。鲁台,位于山东曲阜城北。二程,指程颐、程颢兄弟。 2. 森森古木:森森,形容树木茂密的样子。 3. 楚云一夜真堪赋:楚云,形容天空中的乌云。真堪,真是可以。 4. 鲁国何年入望来:鲁国,指中国周代的诸侯国。入望,进入视野的意思。 5. 千载推贤惟伯仲:千载,形容年代久远。推贤,推举贤人。伯仲,古代表示兄弟之间排行的词语,这里指两位贤者。 6.
郑子玄不顾雨雪之难走潞河欲寻旧交予惧其或有嗟来也故作诗三章以慰其行 注释:郑子玄(郑玄):东汉经学大师和古文学家,著有《毛诗笺》、《三礼注》、《易注》。他为人正直,不愿屈于权贵。潞河即今北京的潞河。 赏析:这首诗是郑子玄为友人即将踏上旅程而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忧虑之情。 贫贱少亲交,许由故弃瓢。 注释:许由:传说中尧帝时期的人,因不受封而隐居山林。 译文:我出身贫贱,又少有亲朋交往
郑子玄不顾雨雪之难走潞河欲寻旧交予惧其或有嗟来也故作诗三章以慰其行 注释:郑子玄(名不详),不顾雨雪之难走潞河,想寻找老朋友。 连天一月雪:大雪纷飞,覆盖了整个天空。 扺张家湾:到达张家湾,一个地名。 难对贫交说:难以和贫穷的老朋友谈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郑子玄为朋友郑某写在送行时所写的,表达了他深深的友情和不舍之情。首句点明主题,郑子玄不顾雨雪之难走潞河,是想寻找老朋友。接着
【注释】 郑子玄:即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孔北海:指孔融(153—208年),北海郡剧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与孔融、孔融之弟孔宙、孔融之兄孔褒、曹操、曹彰并称为“八厨”,被时人称作“孔家八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郑子玄为朋友郑康成送行而作的诗,诗中表现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朋友郑康成在东南行途中的雨雪天气
【解析】 此为送别诗,是诗人在寓居武昌郡时所作,寄给在真定的朋友刘晋川。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颔联写农夫的欢欣之情;颈联用典,以雨迎星轺,暗指友人远行。尾联抒发对朋友的祝愿。 【答案】 译文:今天芒种节到来,您要启程远行了。农民们欢喜得极点,立于田间迎接您的马车(星轺)。 注释:芒种: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把谷黍类作物成熟作为夏收的标志。“今朝”即“今日”。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细问太来者,暮宿汉阳城。 三日望京山,五日过西陵。 注释: - “细问”:询问,详细询问。 - “太来者”:远方的来者,指的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人。 - “暮宿”:傍晚时住宿。 - “汉阳城”:地名,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 - “三日望京山”:在三天内希望看到京城附近的山景;“京山”指京城附近的山脉。 - “五日过西陵”:五天时间内通过西边的山岭;“西陵”可能是指西边的山岭或湖泊,具体地点未详。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句“青翠满池台”,描绘了诗人眼前所见之景,青葱的树木、繁茂的花草,使池边的小台显得更加幽雅宜人;次句“徒增静者哀”是说这些美丽的景色只能引起静者的伤感。第三句“一步一回远”,表明送别的地点离诗人越来越远,暗示着友人离去之后,自己与友人相隔渐远。尾联“君今去不来”则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不事雕绘而意境高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