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流水夜淙淙,月小松高鹤影双。
石榻觉来秋烛冷,诵经声满碧山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初宿海会寺」:「初宿」表示刚到达,而「海会寺」可能是一个地名,贾岛可能在这里停留或居住。
- 「灵泉流水夜淙淙」:「灵泉」可能指的是山中的清泉,「淙淙」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月小松高鹤影双」:「月小」意味着月亮不大,而「松高」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鹤影双」则指两只飞翔的大雁。这里的「月」和「松」可能都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元素。
- 「石榻觉来秋烛冷」:「石榻」可能是指石头做成的床铺,「觉来」表示醒来,「秋烛冷」形容蜡烛的光芒变得暗淡,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
- 「诵经声满碧山窗」:「诵经」可能是指佛教徒念经的声音,「碧山窗」描绘了窗外的青山,而「诵经声满」表达了声音的回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译文:
我在海会寺初次过夜,听到泉水在夜里潺潺流动。夜色中,明月不大但松树高耸,一对大雁在天空飞翔。我醒来时,看到秋日的蜡烛光芒已变得微弱。我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听着诵经的声音弥漫于碧绿的山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海会寺初遇夜晚的景象和感受。首句通过描述泉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观——月亮、松树、大雁,以及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的夜晚。最后两句则转向了人文活动,诗人在诵读佛经的声音中感受到了山间的宁静。整体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静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