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馀蜃气,双塔锁鳌峰。
振锡归林鹤,挥云起钵龙。
梵影涵秋月,潮声送暮钟。
净缘如可结,于此卧寒松。

金山寺

重楼余蜃气,双塔锁鳌峰。

振锡归林鹤,挥云起钵龙。

梵影涵秋月,潮声送暮钟。

净缘如可结,于此卧寒松。

译文:
重楼之上,蜃气缭绕,双塔矗立在山巅,仿佛锁住了那巨大的鳌头。
振锡归林的白鹤,挥动着衣袖,犹如龙腾云起;而那振锡的僧人则像佛光普照,引领众生走向解脱。
梵音回荡于秋夜之月,悠扬入耳,与潮声相和,共同奏出一曲宁静的夜曲。
若能在此结下清净因缘,我愿卧于寒松之下,静享这份清凉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金山寺的壮丽景色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庄严的世界。首句“重楼馀蜃气”便开篇点题,描绘了金山寺高耸入云的重楼,宛如仙人居住之地,令人心生遐想。接着,“双塔锁鳌峰”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其雄伟壮观的气势。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分别从僧人、白鹤、月光以及潮声四个方面,对金山寺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其中,“振锡归林鹤,挥云起钵龙”这两句尤为精彩。诗人通过对鹤和僧人的描写,展现了金山寺的宁静与和谐;而“挥云起钵龙”则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禅意,将云、鹤、龙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与生机。

最后两句“梵影涵秋月,潮声送暮钟”,则是诗人对金山寺夜景的描绘。在这里,诗人用“梵影”来指代寺庙中的佛像或壁画,通过“涵”字的使用,将秋月的光辉洒满了整个画面;而“潮声送暮钟”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寺庙中钟声响起的情景。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金山寺的美丽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