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怨王孙,竹枝悲楚客。
唯有阶下萱,忘忧自朝夕。
【注解】
1.杂咏:诗体名,指随意咏物或抒情的诗歌。
2.芳草怨王孙:芳草,泛指野草,这里指春天的花草。王孙,贵族子弟。
3.竹枝悲楚客:竹枝,一种民间歌曲的名称。楚客,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4.萱:即“忘忧”,忘忧草。
【译文】
野草在怨恨贵族子弟,竹枝歌在哀悼楚客。只有忘忧草,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忘却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春草、竹枝、萱草三种景物为题,分别借以抒发了对贵族子弟和屈原的哀思以及自己的愁苦。
首句“芳草怨王孙”是说芳草在怨恨贵族子弟。芳草本是无情之物,而这里却要埋怨它,可见其怨恨之深。诗人通过芳草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贵族子弟的不满和愤恨之情。
第二句“竹枝悲楚客”则是说竹枝歌在悲哀地怀念着屈原。诗人通过竹枝歌这一形象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与感慨。
第三句“唯有阶下萱”,则是指只有忘忧草才能忘记忧愁。这句诗既点明了萱草的特点,又暗示了自己的处境。诗人以萱草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愁苦与无奈。
最后一句“忘忧自朝夕”,是说忘忧草能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忘却忧愁。这句诗既表现了忘忧草的特点,又暗示了自己想要摆脱愁苦的愿望。诗人以忘忧草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芳草、竹枝、萱草这三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贵族子弟的不满和愤恨之情,对于屈原的怀念与悼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咏物抒怀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