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何年寺,闲来偶一登。
乍随攲径入,还向曲栏凭。
山晚烟光澹,天寒水气澄。
斜阳双去鸟,野渡一归僧。
驯鸽栖祇树,清猿啸古藤。
飞楼风外笛,孤塔月中灯。
已悟西来意,因参最上乘。
欣陪支遁语,聊此涤尘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答的关键。

(1)“秋日游道场山伏虎寺酬信上人”,首联点明题中人物,交代了酬答的对象和酬答的内容。伏虎寺: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酬信上人”表明作者酬答的信士是信上人。

(2)“伏虎何年寺”,颔联写诗人登上伏虎寺的情景。伏虎寺: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伏虎寺建于何年?”这是诗人发问的口吻,表明自己对这座寺庙并不熟悉,因此登临时才会显得有些生疏。

(3)“乍随攲径入,还向曲栏凭”,颈联写诗人漫步于寺院之中所见所感。“欹”(yī)径:倾斜曲折的小路。“还向”:又走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沿着弯曲的栏杆慢慢走。”意思是说,我刚刚走进一条斜长的小路,又走到那长满古藤的亭台旁倚着栏杆歇息。

(4)“山晚烟光澹,天寒水气澄”,尾联写诗人眺望远方所见所感。“澹”: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傍晚时分,山间烟雾弥漫,天空湛蓝如洗。”

(5)“驯鸽栖祇树,清猿啸古藤”,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驯鸽栖栖于树下,清幽的猿声在古藤下回荡。“驯”“栖”“啸”“古藤”等词的使用,使画面显得更加优美。

(6)“飞楼风外笛,孤塔月中灯”,尾联用飞楼、风外笛、孤塔、月中灯四个意象来表现寺院的幽静之美。

(7)“已悟西来意,因参最上乘”,尾联写诗人在寺院中悟到佛理,参悟到了最高的境界。

(8)“欣陪支遁语,聊此涤尘膺”,尾联写诗人在寺院中陪伴支遁,以净化心灵。

【答案】

(1)伏虎寺: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

(2)这首诗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信上人。

(3)颔联写诗人登上伏虎寺的情景。

(4)尾联写诗人在寺院中领悟佛理,达到最高境界,同时以之净化心灵。

(5)尾联写诗人在寺院中陪伴支遁,以净化心灵。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信上人。诗人在游览道场山伏虎寺时,偶登寺门,便写下了这首酬答信上的诗歌。全诗四句八韵,写景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体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