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林潇洒对青山,尘事纷纷自不关。
霜雁落田香稻熟,雨龙归洞碧云闲。
客穿松径寻幽至,僧扣柴门化食还。
无限好怀何处遣,小桥流水夕阳间。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前要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和思想主旨。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炼字、对仗、押韵等)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不要空泛地谈感受,要从诗歌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并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答案】
“珠林潇洒对青山,尘事纷纷自不关。”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山林之境,远离尘嚣,心境自然超然的境界,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霜雁落田香稻熟,雨龙归洞碧云闲。”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田园景色图。“香稻熟”是说稻谷成熟,而霜雁飞落田间也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雨龙归洞”则是指大雨将至,龙在洞穴里潜藏起来,“碧云闲”则是说乌云密布,天空显得更加湛蓝,一切都在静待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这两句描写了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变化,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客穿松径寻幽至,僧扣柴门化食还。”这两句写游人穿行于松林小径,最终到达一个幽静的所在,僧人则推开柴门来迎接客人,共进斋饭,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幽至”和“化食”,既点明了游人与僧人的相遇地点,又体现了他们在山间小屋中的闲适与安逸。
“无限好怀何处遣,小桥流水夕阳间。”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奈之情。诗人想要寻找一种方法来释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似乎又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安放自己的情感。于是,他只能选择在夕阳西下的小桥流水旁,独自感受这份孤独与寂寞,以期找到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