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口同斯味,易牙乃先得。
安得鲁中叟,解我心中惑。
人道未能尽,吾责安可塞。
不有君子人,何能以为国。
有酒且复饮,既醉言亦默。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我嘴里尝到了这种味道,易牙早就知道。
怎么得到鲁地的老人,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人们说道理不全,我的责任感怎能消除?
没有君子般的人物,怎么能治理国家?
有酒就再喝一次,醉了之后说话也哑口无言。
注释:
- 我口同斯味:我嘴里尝到了这种味道。这里指的是诗中的“和陶诗饮酒”。
- 易牙乃先得:易牙早就知道。这里的“易牙”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厨师,他善于调制美食,被后人用来比喻善于品味美食的人。
- 安得鲁中叟:怎么得到鲁地的老人。这里的“鲁中叟”是指生活在鲁地的老人,也就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物。
- 解我心中惑: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这里的“心惑”是指心中的困惑和疑虑。
- 人道未能尽:人们说道理不全。这里的“人道”是指人们的常理和道理,而“未能尽”则表示这些常理和道理并不能完全涵盖事物的本质。
- 吾责安可塞:我的责任感怎能消除?这里的“吾责”是指诗人自己的责任,而“安可塞”则表示这种责任无法消除或弥补。
- 不有君子人:没有君子般的人物。这里的“君子人”是指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 何能以为国:怎么能治理国家?这里的“为国”是指治理国家,而“何能”则表示这种能力是难以实现的。
- 有酒且复饮:有酒就再喝一次。这里的“有酒”是指有酒可供饮用,而“且复饮”则表示再次饮酒的愿望。
- 既醉言亦默:醉了之后说话也哑口无言。这里的“言亦默”是指说话变得困难,甚至说不出话来,而“既醉”则表示已经喝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喝酒情景的小诗,通过描绘喝酒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人物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易牙”和“鲁中叟”等,使得整首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奈,通过对责任和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