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类悬磬,稚子恒啼饥。
丰岁尚窘食,瘠躯那得肥。
伤哉古之人,凄凉泣牛衣。
此事若亲睹,此情良足悲。
穷达固有命,奚论是与非。
岂无子孙虑,顾今将何遗。
怀彼鹿门隐,誓将与同归。
去去庞德公,真为百世师。
丰岁艰食,老至更长饥
稚子恒啼饥。丰岁尚窘食,瘠躯那得肥?伤哉古之人,凄凉泣牛衣。此事若亲睹,此情良足悲。穷达固有命,奚论是与非!岂无子孙虑,顾今将何遗?怀彼鹿门隐,誓将与同归。去去庞德公,真为百世师!
我室类悬磬,稚子恒啼饥。
丰岁尚窘食,瘠躯那得肥。
伤哉古之人,凄凉泣牛衣。
此事若亲睹,此情良足悲。
穷达固有命,奚论是与非。
岂无子孙虑,顾今将何遗。
怀彼鹿门隐,誓将与同归。
去去庞德公,真为百世师。
丰岁艰食,老至更长饥
稚子恒啼饥。丰岁尚窘食,瘠躯那得肥?伤哉古之人,凄凉泣牛衣。此事若亲睹,此情良足悲。穷达固有命,奚论是与非!岂无子孙虑,顾今将何遗?怀彼鹿门隐,誓将与同归。去去庞德公,真为百世师!
【解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全诗四句,首句“亭构因三老”,点明三老亭的由来。次句“终朝会此间”,交代了诗人在此亭中聚会的原因。第三、第四句分别描写亭中的景致和诗人的活动。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 本诗是一首纪事抒怀之作。作者在《登三老峰》一诗里曾说:“三老峰前天下稀。”三老峰是武夷山的主峰,也是我国名胜之一,它巍然屹立在武夷山中部的九曲溪边。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三位老人,看到这山峰奇特
南涧 遥观南涧水,山畔喷长虹。 清响孤峰下,寒流一窍中。 龙升千嶂雨,虎过满林风。 尽日西游遍,扶筇欲向东。 注释: - 南涧:此处指位于南方的山涧。 - 遥观南涧水:远望南面的山涧中的水流。 - 山畔喷长虹:形容瀑布如长虹般在山间喷射。 - 清响孤峰下:清澈的声音在孤独的山峰之下回荡。 - 寒流一窍中:形容山涧中流淌的水流如同从岩石缝隙中流出。 - 龙升千嶂雨:形容山势险峻
诗句释义 1. 挽周是脩:这是一首挽歌,用以纪念周是脩(假设的人物)。 2. 先生砥节励秋霜:形容周是脩坚定自己的节操,如同秋天的霜一样坚韧不拔。 3. 烈烈英声远近扬:周是脩的英名和声望在远处也得以传扬。 4. 王魏一生功业著:这里提到“王魏”,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家族,他们的一生功绩显著。 5. 夷齐千古姓名香:夷(指伯夷、叔齐)齐(指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人物
大胜寺集联句 酌酒坐晴沙,新秋景物佳。 绿苔残雨霁,红树夕阳斜。 野老来铺席,高僧自煮茶。 对吟新月上,得意岸乌纱。 注释:在晴朗的沙滩上举杯饮酒,欣赏着新秋的美景。绿色的苔藓残留着雨水的痕迹,而经过一夜的雨后,树叶上的露水已经干涸,夕阳斜照在红树上。一位乡下的老人来到这里铺开了一块席子,一位高僧则自己动手煮茶。我在这里对着新月吟诗作对,心情十分愉快。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应的诗句,并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即可。“驻马离亭花乱飞,伤情忍与故人违”意思是:我停下马来,离开亭子,看见花儿纷纷扬扬地飞舞,不禁伤心欲绝,不忍心再送别了。这两句是第一层。“金台别酒添行色,潞渚归帆带落晖”,意思是:在金台饮饯时,我斟上离别的酒,增添行者的行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手法特点等。本诗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的抒情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除夕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使节淹淮甸,残冬谢早春”,交代了时间背景,使节在淮地上滞留,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颔联“扬州除夜客,湍水未归人”,交代了人物,是作者自己作为扬州的客人
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海州太守的作品。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淮东父老望回旌 - 淮东地区的父老乡亲们盼望着您的归来,挥动着手中的旗帜作为信号,希望您的队伍能顺利返回。 2. 五马南旋几日程 - 您的队伍经过五匹马的牵引,向南行驶了几天的路程。这里的“五马”可能是指您所率领的队伍中马匹的数量或者是用五匹马拉的车辆。 3. 山店鸡声和月落 - 在山中的旅店
诗句解读: 1. 疋马南回岁已秋(翻译:骑马向南返回,已经秋天了) - 关键词:疋马、南方、岁已秋 2. 离亭分手莫淹留(翻译:在离别的驿站挥手告别,别留下) - 关键词:离亭、分手、淹留 3. 山村月夜鸡鸣早(翻译:在山村的月夜里,鸡叫声早早地响起) - 关键词:山村、月夜、鸡鸣、早 4. 野树霜天叶落稠(翻译:野外的树木上覆盖着厚厚的霜,叶子落下很多) - 关键词:野树、霜天、叶落、稠 5.
【注释】 (1)薛少卿:即薛能。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 (2)自许孤忠结主知:我自认为只有一片忠心,才能使皇上了解我。 (3)居官宁肯计安危:在任上宁可顾全国家的安危也不肯计较个人得失。 (4)平反:平反冤狱。张廷尉:汉代张敞曾任廷尉,后借指司法官。 (5)直道何惭柳士师:正直的大道难道会让我惭愧吗?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刑部侍郎。 (6)已羡一身中道立
【注释】粉署:指翰林院。相从:相伴。膺藩佐:接受封地的辅佐职务。虎竹:指皇帝。寮采:指同僚。赤心:指忠诚之心。鸣珂:指高官显位,也指马嚼子。凤楼:指皇宫。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李参议在浙江任职的祝愿,以及对他的离别之情。 首句“粉署相从近十秋”,意为我在翰林院相伴你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个春秋。这句诗描绘了两人在翰林院相伴的岁月,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相互扶持的情感。
【注释】 《和陶诗责子》是一首乐府诗。此诗是作者对儿子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刻苦学习,以期有成就。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 1. 为人体忠信(为人要诚实守信)2. 相副名与实(名字与行为要相称)3. 学文在馀力(学习诗文在于利用剩余的能力)4. 各宜勉尔志(各人都要努力学习)5. 求与古人匹(力求达到古人的水平)6. 苟不勤诗书(假如不努力学习诗书)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儿子的劝诫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诗的内容是表达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 “六经不可尚,谁复得其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六经这些经典书籍是不可比拟的,没有人能够找到其中的真谛。这里的“六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和《春秋》。而“尚”是推崇、崇尚的意思。 “后圣如有作,再使风俗淳”。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后来的人继续发扬儒家思想,那么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加淳朴
力田不自给,聊以干禄仕。 力田指农民耕种田地,不自我供给生活所需,而仅靠做官谋食。干禄仕即谋求官职,做官是为了谋生。 轲书有成训,为贫非枉已。 轲书是孟子的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有成训意为有现成的教诲可以遵循。为贫非枉己意思是说因为贫穷而委屈自己是不对的。枉己指为了贫穷而损害自己的尊严。 乃知乡里儿,折腰良可耻。 乡里儿指乡里的孩子们,折腰意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权势或地位低下的人。良指很
和陶诗蜡日 岁暮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 农人蜡祭毕,聚饮情偏和。 农家在腊祭结束后,聚集一起饮酒,享受欢乐的时光。老翁扶醉归,颠狂若风花。 老翁扶着醉意,如同风中的花瓣一样飘忽不定。傍人勿相笑,岁稔欢乐多。 旁人不要嘲笑他,因为丰收带来的快乐是很多。不见尧时叟,亦有击壤歌。 虽然无法见到传说中的尧时老人,但诗人自己也有唱歌的快乐时光。 赏析:
诗句原文 春醉门前柳,夏登江上峰。秋吟篱畔菊,冬抚径边松。 译文注释 春天沉醉在门前的柳树旁,夏天攀登江上的山峰。秋天在篱笆旁吟咏菊花,冬天抚摸着路边的松树。 赏析 《和陶诗·四时》是唐代诗人李贤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感慨。通过对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四季更替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是写诗人在分别之时,将折赠门前柳枝的往事与送别之情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则是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情谊之厚。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意深长。 【答案】 忆昔送君日,折赠门前柳。(首联) 黯然离绪牵,别来已云久。(颔联) 嗟彼市道交,念此金兰友。(颈联) 古人重然诺,斯言莫相负。(尾联)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