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有夸父,追日极奔走。
穷力在虞渊,斯志终见负。
渴饮河渭枯,涓滴亦无有。
弃杖为邓林,空传百世后。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神人有夸父,追日极奔走。 穷力在虞渊,斯志终见负。 渴饮河渭枯,涓滴亦无有。
注释:
- 神人有夸父:神话中的一位巨人,名叫夸父。
- 追日极奔走:夸父为了追赶太阳奔跑得非常快。
- 穷力在虞渊:夸父在追逐太阳的过程中,力量耗尽,倒在了虞渊(地名)。
- 斯志终见负:夸父的志向最终未能实现。
- 渴饮河渭枯,涓滴亦无有:夸父口渴得无法忍受,喝干了黄河与渭河的水,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没有解渴,因为河水已经干涸。
- 弃杖为邓林:夸父为了成仙而丢弃了他的拐杖,化作了一棵巨大的树木——邓林。
- 空传百世后:夸父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神话中的人物夸父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一种追求和坚持的精神。夸父的形象高大无比,他的行动迅速且充满力量,但最终由于过度消耗体力而倒下。这反映了人类在追求目标时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诗中的“渴饮河渭枯,涓滴亦无有”描绘了夸父因口渴而喝尽所有水源的情景,这种极端的行为突显了夸父对目标的执着和不顾一切的决心。然而,当他的身体因极度缺水而变得干枯时,他的梦想和愿望似乎也随之破灭,这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最后一句“弃杖为邓林”,则是对夸父形象的一种升华,他将手中的拐杖舍弃,化为一棵大树,象征着他的精神和力量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这里的“邓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夸父的永恒和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它提醒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还要有对现实的认识和对困难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健的步伐,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