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遇荆门信,洞庭秋巳凄。
湘江饶苦竹,几听鹧鸪啼。
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
向南冲瘴疠,药物去曾携。
注释:
- 得何子过湖南消息:得知你的信息从湖南传来。
- 及遇荆门信,洞庭秋巳凄:到达荆州时收到了你的消息,秋天的洞庭湖已经很凄凉了。
- 湘江饶苦竹,几听鹧鸪啼:在湘江边发现了苦竹,听着鹧鸪的叫声,让人感到凄凉。
- 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马援在铜柱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王褒则在那里祭祀着碧鸡。
- 向南冲瘴疠,药物去曾携:向南冲走瘴气,带的药物曾经携带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和反思。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得何子过湖南消息,及遇荆门信,洞庭秋巳凄”,诗人通过收到来自湖南的消息,感叹岁月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秋天的洞庭湖已经充满了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得何子”可能是指杜甫的朋友或熟人,他们的离开让诗人感到悲伤。
诗的第三句“湘江饶苦竹,几听鹧鸪啼”,描述了诗人在湘江边的所见所闻,那里的苦竹和鹧鸪声引起了诗人的深思。这里的“饶”可能意味着多,而“几听鹧鸪啼”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感。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抒发了自己的感慨。“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马援和王褒,他们在铜柱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在祭祀碧鸡的地方,则是他们留下的痕迹和传说。这里的“留铜柱”和“祀碧鸡”可能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的表达。
最后一句“向南冲瘴疠,药物去曾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南方瘴气的担忧,以及自己曾经带着药物去过那里的情景。这里的“瘴疠”是一种疾病,而“药物去曾携”则表示诗人曾经为了驱除瘴气而带药前往南方。
整首诗通过杜甫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