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穷源使,人今出武威。
蒲萄应啖足,沙枣故携归。
燧火真憔面,胡尘尚黯衣。
问君春塞雁,曾过玉门飞。
以下是对《熊子河西使回三首》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应的译文注释:
- 诗句释义:
- 旧说穷源使,人今出武威:过去听说要派遣一位官员前往穷源,现在却有人从武威出发。
- 蒲萄应啖足,沙枣故携归:葡萄应当被吃得饱足,沙枣也应当被带回去。
- 燧火真憔面,胡尘尚黯衣:燧火的光芒真是令人憔悴,但胡人的尘土仍然让衣服黯淡。
- 问君春塞雁,曾过玉门飞:你是否听说过春天的时候,塞上的大雁曾经飞越过玉门关?。
- 译文注释:
- “旧说穷源使,人今出武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传说中要去穷源的使者,如今却有人从武威出发的感慨。这里的“穷源”可能指的是寻找水源、解决问题之类的任务。“人今出武威”则是指现在有人实际从武威出发,这与过去的传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蒲萄应啖足,沙枣故携归”:这里描述的是葡萄和沙枣的情景。葡萄应该是被人们吃得足够多,以至于需要带走;而沙枣也被带回了家乡,这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喜爱和珍视。
- “燧火真憔面,胡尘尚黯衣”:燧火的光芒让人感到憔悴,而胡人的尘土也让衣衫显得暗淡。这里的“燧火”可能是指一种点燃的工具,如打火石或火镰,而“胡尘”则是来自胡人的尘土。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景象。
- “问君春塞雁,曾过玉门飞”:这句诗可能是在询问或者表达自己对春天时飞越玉门关的大雁的好奇或期待。玉门关是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之一,也是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和对亲人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定的祝愿。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明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需要稳定和统一。李梦阳作为当时的一位官员,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被派往边疆地区执行任务。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旅途中的所作,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熊子河西使回三首》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反映了明代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