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菊今朝得,低垂九尺阑。
发迟冬巳破,移早露犹团。
飧蕊搴难及,怜芳仰屡观。
纵令他处有,争伴醴筵欢。

【解析】

“丈菊”是咏菊,“王左史”即诗人的朋友王十朋。王十朋字履道,号梅溪,浙江义乌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孝宗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后,曾任枢密院编修、秘书郎等职。乾道五年(1169),以右文殿修撰知漳州。淳熙三年(1170)除端明殿学士、签书省府事,兼权知静江府。八年,以宝章阁待制知福州,九年(1182)除参知政事。次年,因反对议和派,被罢为建昌军节度副使,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公事,不久改知泉州。十年(1183)任福建安抚大使、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十一年(1184)任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十二月,改知明州兼浙东安抚使。淳熙十六年(1189)除焕章阁侍制、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绍熙元年(1190)改知婺州。庆元二年(1196)除集英殿修撰、通判明州兼宁波镇守。六年(1198)拜兵部侍郎兼侍讲,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泰三年(1203)除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七年(1207)改吏部侍郎兼侍读。开禧元年(1205)拜同佥国史院事,二年(1206)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三月,改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五月,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六月致仕,七月去世。谥号“文忠”。

诗题中的“丈菊”,是指王十朋的好友王维卿。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首句写菊在今日才得见,次句点出“低垂”二字,说明菊花尚未盛开。三、四两句写菊花已开花,但迟了;移栽时露水还未干,仍似团簇一团。

五至七句写对花的感受。五句说:摘下花朵也来不及,只可望其美丽而怜爱之。六句说: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摘它来欣赏。这两句是说:我喜爱它的美丽,可惜不能将它带回家来。七句写即使别处也有菊花,也抵不上这里的菊花那样令人喜欢。

全诗以“他处”和“此处”相对照,写出诗人对王维卿所居之地环境的偏爱,表现他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低垂”“发迟”“飧蕊”“怜芳”等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菊花的特征,使人仿佛看到一幅色彩斑斓的菊花图。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